“我看过这三套系统,是你主导的吗?”
李一凡点头。
“设计、搭建、落地,我全程参与。”
那人点点头:“好,你可以不做国家干部,但你是一名合格的制度架构师。”
康志新合上材料,说:
“今天的会到这里。我们不做评价,我们只是记录。下一次,中央会做出决定。”
会议结束。
当晚,体改司内部会议纪要上传国家改革试点平台,摘要中的一段话被高亮标注:
“星城市试点机制逻辑完整,架构清晰,具备小规模复制基础,建议列入次级机制验证体系。”
这意味着:
李一凡的机制,从地方试点,正式进入中央制度考察库。
——这,不再是他一个人的成败,而是他所代表的那种改革路径的生死成败。
……
第二天凌晨,林建国在发改委主楼办公室,默默看完全部会议纪要。
他合上文件,点了根烟,只说了一句:
“这个人,不只是能干事了——他,是能写规则的人。”
……
而此时的星城市。
李一凡站在市委顶楼,望着夜色下灯火璀璨的高新区,喃喃低语:
“他们终究会明白,这个国家要走出去,不能靠一套旧制度去对抗新技术。”
“而我——是那个替这套系统,提前重装一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