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比利时会在混乱中更快地崩溃。
德国军队将轻松地突破比利时。
‘但我也没打算就这么把法国拱手相让。’
巴黎沦陷并不意味着法国军队就完了。
如果法国把临时首都迁到波尔多,进行顽强抵抗,美国也有意不断向法国提供德国军队难以招架的武器和物资。
当然,这是通过借款的方式提供。
“情报局长。”
“是,部长。”
“指定德尔卡塞财政部长负责法国支付银行相关事务,命令他把法国北部和法国首都地区的担保物资全部转移。法国兴业银行会提供协助。”
担保物资可不只是法国的资产。
必要时,它们会成为美国的资产。
铁路所有权之类的,反正战争爆发后都会化为焦土,重新铺设即可,获取相对容易。
但产业基础设施一旦被破坏,就彻底完了。
这太浪费钱了。
有必要提前将其转移到美国或波尔多。
“我之前已经让人做了些准备。”
法国中央银行。
之前杜鲁门悄悄安排贝隆潜入董事会和200家股东总会,给他布置了另一个任务。
在法国兴业银行的协助下,让他提前确认法国北部有哪些物资可以作为担保。
需要借款的法国财政部,在订购额外物资的同时,将法国北部的工业区设定为担保。
为什么要抓担保物资呢?其实他是耍了点手段。
杜鲁门说仅靠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的国债,让人心里不踏实。
据说德尔卡塞财政部长气得脸色煞白。
这就是指定德尔卡塞的原因。
他有点怕杜鲁门,而且还挺有能力。
杜鲁门觉得他能成为与法国支付银行沟通的良好渠道。
如果不用法国支付银行,立刻切断,法国就会陷入绝境。
目前我们还掌握着两三个季度的物资。
“先把截止日期定在法国边境战斗爆发之前。催他们快点,没几天时间了。”
“是。”
法国北部情况有点紧急。
由于法国铁路的特殊情况,法国北部的担保物资需要经过法国巴黎,才能运往波尔多。
没几天时间了。
德国军队和法国军队正面交锋的边境战斗将在8月7日打响。
在那之前能转移多少,还不知道。
但已经提前采取措施了,现在只管转移就行。
“贝隆,就靠你了。”
>>>
比利时列日要塞。
德国军队第二军,以及从各军团抽调的6个旅、3个骑兵师和5个轻步兵营组成的默兹军,向列日发起进攻。
默兹军这个名字源于贯穿列日的默兹河,而列日是铁路交通发达的交通枢纽。
只有占领这里,德国军队才能掌控真正意义上的补给线。
比利时的列日拥有欧洲最强的要塞。
12座坚固的要塞阻挡着德国军队。
但默兹军是为攻克这些要塞而组建的特别机动部队,大量用于摧毁要塞的炮兵也登场了。
此外,按照施里芬计划的本意,投入比利时的德军数量比原历史多了很多。
“是,是德国军队!”
问题在于,列日的比利时军队完全没预料到会发生这种事,也没有从中央得到任何消息。
在如雨点般不断落下的炮弹和德国军队的猛烈进攻下,要塞一座接一座地倒塌。
德国军队计划的作战结束日期是8月10日。
原历史上,这场战斗一直拖到8月16日,惨不忍睹。
但现在,列日的要塞在德国军队的不顾一切的冲击下,开始纷纷沦陷。
艰难的时刻持续着。
战争一爆发,比利时军队的主力就在中央政府的混乱中,被调往中央或者去保卫王室了。
列日仅剩下3万余名士兵,他们必须应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德国军队。
比利时中央政府乱成一团。
列日的比利时军队也因极度混乱,无法准确把握局势。
毫无预警就遭到突袭的列日,毫无办法。
最终,在未能进行有效防御的情况下,要塞无奈地倒塌,被德国军队击退。
“第二军已抵达!”
更糟糕的是,默兹军特别机动部队战果显着,而且和占领卢森堡时一样,由施里芬亲自指挥的德国军队的进攻,比原历史顺利得多。
通过亚琛的第二军迅速跟进,8月10日,列日最终在德国军队的铁蹄下沦陷。
第一军、第二军按照施里芬计划的初稿,完整地编制为18个军团,没有像原历史那样,被小毛奇调走5个军团到左翼,而是以压倒性的兵力攻克了列日。
8月10日。
作战结束的预定时间。
默兹军和第二军占领了比利时的交通枢纽——列日。
>>>
“嗯……”
德国,柏林总参谋部。
施里芬低头看着地图,和参谋们坐在一起。
众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散落在四周的纸张见证了列日占领成功时的喜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列日在施里芬计划中是最棘手的作战地点之一,如今成功占领,德国军队总参谋部的压力减轻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