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恰到好处啊。”
美国,华盛顿特区。
杜鲁门坐在财政部大楼的部长办公室里,一边听着前线战报,一边密切关注局势。
德国军队已经入侵比利时,并且向法国宣战已有一段时间了。
他和留下来的情报局长单独进行了讨论。
“德国军队可能会势如破竹啊。”
“啊?比利时的要塞不是很有名吗?”
情报局长说得没错。
比利时的列日和那慕尔要塞堪称欧洲最强。
德国军队的总参谋长施里芬也对这些比利时的要塞十分忌惮,并且极为重视攻克它们。
“但比利时的政治局势不同以往了。”
就算要塞想要发挥作用,可国家中枢得足够出色,才能有所作为吧。
想想利奥波德二世的品行,简直是个烂人。
尽管利奥波德二世在刚果割人手腕、进行屠杀,但他为了维持比利时中立而修建要塞,这也是事实。
他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
然而,刚果自由邦的丑闻曝光后,国内外的谴责如潮水般涌来。
在对比利时及其王室舆论最差的情况下,战争爆发了,比利时的政治局势变得内部难以统一。
“所以说这恰到好处啊。从必须进攻比利时的德国军队的角度来看,就是这样。”
局势一片混乱。
刚果的事情先搁置一边,全身心投入战争,这谈何容易。
如何处置利奥波德二世,刚果的主权归谁,这些都牵涉到巨大的利益。
尽管处于战争时期,但肯定也有忙着争权夺利的政客。
毕竟他们和利奥波德二世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即便比利时政府从利奥波德二世手中接管刚果后,残酷统治依旧在继续。
一切都没有改变。
“在比利时内部整顿的这段时间,列日要塞恐怕很快就会沦陷。
说不定只是为了保卫利奥波德二世和中央政府,才调动军队而已。”
“部长,比利时好歹也是个国家,总不至于毫无防备吧。”
啊哈。
情报局长似乎忘了一个重要事实。
“情报局长,你好像忘了一件事,比利时还不知道《伦敦不可侵犯条约》的变故。”
“!”
第一点。
比利时还不知道《伦敦不可侵犯条约》的情况已经改变。
“就算德国军队在边境集结,他们也根本想不到战争会爆发。毕竟他们对要塞有着绝对的信任。”
他们只迷信要塞,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这上面了。
德国向法国宣战的同时,很有可能也向比利时发出了最后通牒。
如果是原历史一战时期的阿尔贝一世,或许还不好说。
但利奥波德二世果断强硬应对的概率看起来很低。
更何况德国军队的进攻速度快得多。
“比利时可能没什么希望了。”
杜鲁门低头看着地图,喃喃自语。
比利时的局势对他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要是德国军队像原历史那样在比利时受阻,一直拖到8月16日,那法国的补给可能就得进一步推迟。
虽然通过法国支付银行已经支付了三个季度分量的物资(第三个季度是通过副部级级别借款支付的),但包括波尔多在内的港口城市还未收到物资。
有些船只甚至还没抵达。
目前巴黎还剩下能支撑一个季度的物资。
“得适当调整一下。”
列日要塞和那慕尔要塞。
实际上,法国边境战斗胜算渺茫,那么比利时被突破后,最重要的战斗将是巴黎附近的马恩河战役。
“财政部长您押哪方赢呢?”
情报局长暗暗地试探杜鲁门。
杜鲁门双臂交叉,低头看着地图。他是在问押哪方赢……吗?
杜鲁门微微一笑。
“我当然是押德国军队赢。”
德国军队要面对的敌人不只是法国。
要让他们丧失理智,就得让他们在法国取得压倒性胜利。
就像希特勒占领巴黎后变得疯狂一样。
“我还有什么特别任务吗?”
“给比利时的情报制造混乱。通过潜入比利时银行界的情报人员,尽可能破坏比利时中央政府的联络网络。”
“不会被发现吗?”
“比利时人会觉得是突然遭到袭击,别担心。反正就算我们不搞破坏,他们也已经被各方传来的消息搅得一团糟了。”
情报局长还是一脸怀疑地看着杜鲁门。
“还有一件事你忘了。”
“什么事?”
“比利时人不知道施里芬计划。”
“……啊?对!”
第二点。
比利时人不知道施里芬计划。
没错。
施里芬计划本身就是在《伦敦不可侵犯条约》前后仓促制定并诞生的作战计划。
其蓝本借鉴自老毛奇将军的作战方案,但施里芬计划诞生时间并不长。
比利时人对此一无所知。
也就是说,实际上现在的比利时人就像睁眼瞎。
他们完全不知道德国军队的主力在哪里,兵力规模如何,目标是什么,就这么卷入了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