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难民靳石头的幸福生活(下)

这不赶上月末放假一天,赶回家里还帮着石头这个小叔子下地除草。

她高兴得红着眼睛说:“要是我男人还在,他一定不信这世上还有这么好的地方...”

至于石头的老爹,虽然肺痨已经被安民军排下来的神医(赤脚医生)用神药(南华制药合成的抗结核药物异烟肼)治好了,但这一趟逃难下来,终究是伤了根本,再也没法下地了,只能在家里做做粘纸盒箱、编竹篮子的零工,赚点小钱,补贴家里。

而两个侄子和一个侄女,全被接到了镇上的学校里上学去了。这上学是强制的,整个镇辖区内,不管是华人还是土人,都必须强制性的读五年小学。

孩子们一入学就发了书包、文具,还有干净整齐的制服。

镇上就一所小学,校长是广府人,说话口音怪的很,但对这些小娃娃一个个和蔼得像亲娘。

石头去镇上的时候,远远的看过一次,他看见教室里贴满了“为中华儿女争气”“勤学好问、日有所进”的标语,一时眼睛都花了,心里直发热。

在这安民军的地盘上,孩子上学竟然不收学费,中午还管一顿饭,发一杯牛奶。镇公所教育处有专门的检查人员,发现有哪户敢不把孩子送去上学的,先罚款,再犯就拉监护人去做苦役,不分华人还是土人。

不过镇上只有华文学校,石头听说这些华文学校的运行资金都是靠南华集团和三保堂的大善人们捐的款运行的,公家只发老师的工资和牛奶钱。

石头虽然搞不明白,为啥张弛张大统领明明又是公家的大头领,又是南华集团的大老板,却要硬生生分开搞成两个。

但他却发现,如果公家不拨款新建学校的话,那在民间掌握商业的华人集团显然是比土人更有钱,更重视教育的。

因此十里八乡的小学多数都是华人学校,只教华语,那些土人也只能乖乖把孩子送去华人学校,学华语,学张弛搞的那一套华人南洋史观下编写的各类教材。

至于石头他自己,主要干的就是种地的活,这新开垦的地都是上好的水浇地,垦荒的时候烧过一遍,草木灰都埋在地里,泥土肥沃的很。

石头很清楚,只要肯干,这样的一亩地下去至少能出两三百斤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