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难民靳石头的幸福生活(下)

再后来,他被推荐参加夜校——免费教学识字算术,每晚七点开课,讲课的老师是安民军的退伍军官,没了一条腿,拄着拐杖在讲台上。

这老师的普通话是石头遇见过的所有人里讲的最标准的,和郑管理员那宝贝似的收音机里传出的播音员的一样标准。

只是似乎这退伍军官在战场上呆的久了,说话的声音特别大,震的石头耳朵疼。

讲起鬼子如何烧村、杀人,讲起鬼子没来之前,南洋的约翰人和尼德兰人是如何欺压当地的华人百姓,讲起某些败类数典忘祖,做这些王八蛋的帮凶,讲到怒处,一拳捶在黑板上,粉笔灰飞满天。

石头开始是坐在最后一排,老师讲的故事他能听得懂,全世界穷苦人的苦难大多都是一致的。

但学识字和算数就难了,好在石头足够好学,后来就主动坐在了第一排,遇到不懂的就翻来覆去的问,哪怕那瘸腿的老师是个暴脾气,动不动就骂他,他也坚持住了。

毕竟来勃固之前,这知识都是乡里的大户才能学到的,现在免费让他学,被骂两句,打两下算什么?

慢慢地,他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能大概看懂《南华早报》的大标题了。

再过几个月,镇上开大会,竟然还请他去演讲,讲他从灾荒中逃命、一路背爹走南国,如今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的故事。

底下听的有孩子、有妇人、有老农也有读书人。石头一口一个“我们以前可苦了”,一口一个“现在咱有地种,有米吃”,真情实意,听得台下一位老华侨热泪盈眶。

会后,郑管理员亲自给他发了奖状,还有一个搪瓷茶缸,上头画着郑和宝船下西洋,底下写着:“模范移民代表”。

那一晚,石头拉动开关,点着白炽灯,在夜校的课本上用方正的简体字一笔一画写下:

“我叫靳石头,我现在是南洋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