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难民靳石头的幸福生活(下)

从几个月前背着老爹、拉着嫂子逃出家乡,到今天在这勃固中部的南华新村拥有自己的房子和土地,石头觉得这日子就好像变了戏法。

他从来没想过,自己这种逃难出来的苦命人,也能过上这般好日子。

当初从边境一路被军卡送进安民军的移民安置区,石头本以为不过是换个地方做苦工,没成想这儿不仅没人欺压他们,居然还真把他们当“自己人”看。

这附近几个村落的管理员姓郑,是个南洋出生的华侨,笑眯眯的,讲一口不太标准的北方官话,但说起安排却头头是道。

“这里是实打实为咱们华人自己建的国!安民军是咱们南洋华人自己的队伍!”

石头还记得,那时郑管理员把厚实的登记册啪地往桌上一拍,掷地有声的道:“在咱们这,人人有田种有粮吃、看病有村医、娃娃有学上、大人有工做,就看你们愿不愿意干、肯不肯学!”

他把他们这一车人分配到了靠近水电站和伊洛瓦底江支流的一处移民新村——叫“稻香屯”。

每户每个成年人分了五亩地,未成年则是二亩地,不分男女,不过不是熟田,而是新开垦的。

此时民国贫农的人均耕地面积早就掉落到了1亩多点,石头家里自己、老爹、嫂子三个成年人,再加两个侄子,一个侄女,竟然分了21亩地,还都是水浇地,这如何能不让他们欣喜异常。

这地和村里牵电线的钱一样,也要收费,不过钱是可以慢慢一年一年付的,前三年不用付地钱,只需要交农税。

他们一家被分配了一大间新钉好的木屋,座椅瓢盆要自己弄,不过这难不倒石头,他是学过手艺的。

此外还有几石大米和几斤干菜,不收钱,算是帮助他们度过第一年的福利了。

目前这20多亩地主要就是石头在种。

嫂子苏玉兰从前在家就是个勤快人,到了稻香屯第三天,就被镇里下来的招工队招去城里的食品加工厂洗菜摘豆角。

一个月下来,工资十刀,因为苏玉兰干活速度快,被评做优秀员工,还多分了三斤油和两斤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