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耐心与他分析一番,说不定会有另外一个结果。
其次就是诸葛亮识人不明。
他虽不赞成马谡守街亭,但在赵云等将领的劝说下,最后还是内心的情感战胜了理智,将驻守街亭的重任交付与他。
若守街亭的主将是曹军,亦或是赵云,断然不会沦落到如今这样的局面。
最大的过错自然在马谡身上。
刚愎自用,夸夸其谈,又听不见不同意见,这才导致了最终的大败。
曹军心中左思右想,一时间选择了旁观不语。
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那么一瞬间,他内心的私心起了作用。
为了完成任务,争取早日爬上高位,明知马谡此举会导致街亭失守,会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
曹军仍选择置之身外,明哲保身,知而不言。
最后的结果是连他自己都差点葬送进去。
这让他又重新在心底审视起之前的既定战略来。
“莫非,我之前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
曹军既想诸葛亮北伐,这样才有希望完成任务;
同时心底又不希望诸葛亮的北伐马上成功。
因为此时他的位置还不够高,不能独领一军,就算诸葛亮北伐成功了,与他的任务也没有半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