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面上有些尴尬,躬身回道:“回皇上的话,张廷玉年不过十八,少年进士,已是出尽了风头,张英张大人便想着压一压,怕孩子骄傲太过,失了稳重。”
康熙沉吟片刻,摇头不赞同道:“张英就是谨慎太过,别压得孩子也失了锐气。”
再说,“十八岁的状元算什么风头,”康熙笑呵呵的道:“乌西哈五六岁的时候就知道用疫苗换银子了。”五六岁便能堵得外国使臣哑口无言。
这题好答,李光地笑着夸赞道:“二公主聪明天成,乃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
李光地说着懊恼得不行,“皇上说的极是,是微臣想岔了,有二公主珠玉在前,一个十八岁的状元确实算不得什么,如此人才倍出,正是我大清兴盛之相。”
康熙笑了笑,对李光地的话不置可否,不过看着心情很是不错,康熙将张廷玉的考卷放到最前头,对梁九功抬了抬下巴,“宣他们进来。”
梁九功赶忙唱名召见。
张廷玉随着同科一起进入殿内,十个人在殿内一直排开,宫殿巍峨,皇上就在上头瞧着,龙威甚重,个别寒门出身的同科身上难免就带出了几分局促不安。
张廷玉敛眉低头,利落的拍了马蹄袖,冲皇上磕头请安。
面圣的仪态和应对也是殿试考核的内容,甚至,面圣的表现极有可能就推翻了前头锦绣文章带来的优势,是的,这时的名次也还不是固定的。
皇上初步确定名次,召见前十入殿对答,谓之小传胪,而小传胪之后,皇上才会将最后确定的名次交给内阁,由内阁中书填写金榜,这一切方才是铁板钉钉,再无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