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开更 祈祷君 848 字 2024-03-09

陆秀才是话本文人里的异类。

他从小学的是圣贤文章,写的文章是四平八稳,起承转合讲究的是“格局”,他在诗词歌赋上颇有天赋,引经据典也信手拈来,写的话本就自带“逼格”,一眼就能看出底蕴深厚。

以前陆秀才写文章,总是被老师可惜少了那么点“灵光”。

如今他写话本,为了害怕被株连,用的是化名,他腹中又有一腔戾气,自然是怎么痛快怎么写,怎么直接怎么来,“灵光”却开始闪现。

再加上他又屡试不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那话本子里“普通学子”想要获得成功需要付出的努力和不平事被写得活灵活现,更是将那些被“圣贤之言”包裹的遮羞布一举扯下,引起了不少读书人和供养学子之普通人家的共鸣。

陆秀才的第一本话本《求官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成功后,陆秀才察觉到自己的话本风格正好填补了市场的空白,于是再接再厉,笔耕不辍,又连续写了两三个披着历史故事的皮却痛斥时弊的故事。

因陆秀才是正经文人出身,故而文辞犀利而冷厉,有文人的风骨。可他写东西却没什么文人的架子,故事新颖有趣,用词通俗易懂,哪怕是没读过书的老头老太太也能听懂,所以他的话本是出一本热销一本,颇有“洛阳纸贵”的架势,很快就风靡当朝。

一时间,街头巷尾的茶馆酒肆里,那些说书人如果不能说两段陆秀才话本里的故事,都会被人笑话“不合时宜”。

坊间的说书人要说陆秀才的话本,那是要给抽成的。无论是打赏还是茶水费,陆秀才都能分得一杯羹。

很多听了书的听者不知道下文如何分解,却抓耳挠腮地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只好去书局买一本陆秀才的话本自己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