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赵钱孙

第三位先生是东陀寺的说不得禅师,这个不痴小和尚曾和我提到过,我觉得说不得禅师可能是性格有些古怪,与外界传闻的怪人评断,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

最后一位,便是最近与我一起整理文献的客卿,我暂且称他为赵钱孙。

与以上三人不同,为幻剑书盟效力的这位频繁换姓的赵钱孙不是书盟先生,仅仅是书盟的客卿,连书盟的教员都不是,拿的俸禄与旁人无异,只比我略高一些。

或许是觉得我这人与那帮有家室背景的子弟不同,做事不浮于表面,赵钱孙第一次与我打交道时,见我作的摘录当即评道:“字缺笔力,但这摘要做得简明扼要,能看得出来有些文墨。”

我没跟他解释自己年幼练字拿的竹炭,况且字是门脸,只要写得看的人能够清晰明了,那便没有辱没读书人这张门脸。

赵钱孙说话声音苍劲,听声音年纪差不多与狗爷相当,可看面相也就不惑年纪,个头不高,相貌也不突出,唇上是八字胡,下巴上挂着一撮山羊胡,其样貌如不看习惯,还真让人觉得怪怪的。

他是我进书盟结识的第一个人,也是说话最多的一个,我听说他原先有机会提拔为教员,甚至还有幸与清风明月楼那位鸿儒论道,后来得太子殿下召见,与太子讲学期间闹了些不愉快,后来提拔为教员这件事就此作罢,他继续做一个整理文献典籍的客卿,之后就连太子殿下需要在某些国事上帮忙出谋划策也未召见他。

这事说明两点,一是他有大才,即便触怒过太子殿下,依然看重他的才干,其二便是这人口无遮拦,行为处事不够圆滑,显然是个不拘一格浑身棱角的人。

千古大才多个性鲜明,这就难怪他会成为别人眼里的怪人。

我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赵钱孙最后一次与太子讲学时曾口无遮拦,说自古皇权无约束,皇权应得到制约,三权分管,否则王朝后续君王重犯哀王贪恋美色误国的错误,葬送了王朝千秋伟业,岂不是贻害无穷!

能说出这话,也足以说明赵钱孙胆大包天,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郑北游不敢提他做书盟教员,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若是被外人听了去,遭殃的可不止幻剑书盟与国公府,就连太子殿下也会受到波及。

好在这些事也只是传闻,而且这话也只是郑北游简单跟我提了一嘴,他大概也是提醒我莫要与赵钱孙走得太近,以免被他洗脑。

在幻剑书盟我告诫自己遵循两点:管好自己的嘴,收敛好奇心。

如能胜任书盟棘手的事,替郑北游等人排忧解难,也算我两石粟米的俸禄没有白拿,于幻剑书盟有那么点价值。

至于自己能不能从书盟之内获取平步青云,大展宏图的机遇,我选择平常心对待,东都是个不缺家境优渥且实力不俗的同龄人,同样也不缺投报无门的能人志士,每日奔走于各府邸,寻求出路的青年才俊那么多,祖坟的青烟得冒成什么样,才能出一个光耀门楣的贤能大才?

对此,我的心早已归于平静,好好活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