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对赵破奴的印象简直不要太好,人虽然长得五大三粗一脸凶相。可架不住这几次有什么事情,赵破奴都能第一时间帮她一把。这让她心里对说和赵破奴与小米更坚定了。
赵家几个孩子风风火火地赶了过来,一见到芷兰,脸上都洋溢着欣喜之色。
赵破奴不拖泥带水,直截了当地将自己的意图表达清楚:“你们待会拿着被褥和席子,近日就在酒坊住下。暂时不必回军营,听从曹家新妇命令即可。另外,记得让车房备好一辆马车供你们使用。”
赵家几个孩子闻言,赶忙拱手施礼,齐声应道:“是!赵司马”
随后,他们便转身匆匆离去。不多时,只见赵家几人怀抱被褥、肩扛席子,步履匆匆地折返回来。
此时,芷兰再次向着赵破奴盈盈行礼,以表谢意。而后,她才与其他几人一同登上马车,赵昌负责赶车。
这一路上,赵业显得格外兴奋,叽叽喳喳的跟鹦鹉般,围着芷兰不停地说着话。一会儿好奇地询问她原来成亲了?一会儿又对她为何会前往酒坊酿酒感到十分不解,那一连串的问题简直多得就像一本厚厚的《三百问》。
相比之下,其他三人则要沉稳许多。眼见赵业如此聒噪不休,坐在一旁的赵家终于忍无可忍,扬起手朝着赵业的脑袋轻轻拍了一下,并呵斥道:“闭上你的嘴巴!莫要再这般喋喋不休!”
被敲了脑袋的赵业吃痛地揉了揉脑袋,满脸哀怨地嘟囔着:“大兄啊,您下手轻点嘛,万一真把我的脑袋打坏了,以后记不住事儿可如何是好?”说完,他还可怜巴巴地瞅了一眼赵家。
赵盛嫌弃的撇嘴“二兄你本来就脑子不好使,可别怪大兄。”
赵业怒瞪“咋跟你二兄说话呢?你皮子痒了是不?”
赵胜翻了个白眼抿着嘴不说话,一副你能奈我何的欠揍模样。
芷兰摇头失笑,车子很快出城回了酒坊。李桂香几人已经生了火,粟米却没敢动。
芷兰向李桂香几人简单介绍了赵家几个孩子,互相认识后赵家率先有眼色的干起活来。瓦罐里的水要倒出来。
这些瓦罐都是专门用于酿酒的,底部精心设计了孔隙以便排水之用。而那排水之处更是与船体直接相通相连,如此一来,当放水时,水便能够毫无阻碍地直接流淌进入渭水河之中。
蒸煮粟米就很费力。毕竟独立的灶台并不是特别大,蒸屉每次最多也就仅能蒸煮十几斤而已。
这种情况之下,自然就需要数量极为庞大的柴火。于是,赵业只得领着赵昌赵盛,一同前往岸边砍伐树木。
见到此景,芷兰不禁无奈地伸手扶额,心中暗自懊恼,千思万虑、百般筹谋,却偏偏将购买柴火这事给遗忘掉了。
而且今日所需要用到的柴火数量实在是太过巨大,仅凭他们现有的储备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她只好吩咐赵家赶紧驾驶着马车返回城中去购置足量的柴火回来应急。
然而,赵家听后却是摇了摇头“倒也无需特意折返回城一趟,我可以直接前去旁边的五县进行采购。那里的柴火价格可要比咱们这盛京城的便宜许多!”
芷兰顿时心生好奇“我还以为五县的百姓都去东西二市买东西呢?”
赵家解释“正因为富贵人都去东西二市,所以价格才会更高一些。这粟米在五县买一升也就五十文最多。虽说五县集市比不上东西市那般繁华喧闹,但价格却是相对便宜很多。”
芷兰微微颔首,表示明白了其中缘由“既然如此,那就有劳你辛苦跑一趟五县了。”
赵家一脸沉稳地拱手作揖,应声道:“阿姊言重了,这是我分内之事,岂敢称劳?”说罢,他接过芷兰递过来的钱财,转身便大步离去。
芷兰望着赵家渐行渐远的背影,满意地点了点头。这赵家看上去沉稳可靠,年岁与小米相差无几。想当初,在考虑人选之时,除了赵破奴之外,芷兰对于赵家的印象也是相当不错。虽说赵家的身份地位相较于赵破奴而言稍显逊色,但若是单论起家世来,赵家与小米倒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
再者赵家的长相也不差,和小米站在一起的话倒也是很般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