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之内所有的菜都送完了,入冬以后的白菘价格多少涨了一些,可该买还是要买的。
十个大缸都要腌满,几百棵白菘张大顺哥俩和孟石头一起往回运。
家里如今不缺盐,不过头年之前还是要再多备一些。
王婆子也是狠了狠心直接买了十斤的猪肉,二十斤的面,就等着元日那天好好吃一顿。
冬日里打水刷洗大缸挺遭罪的,可对辛苦惯了的庄稼人来说这真不算辛苦,甚至已经是很轻松的活了。
临近元日菜市采买的百姓更多了,酸崧竟然也有卖的了,难怪前一段时间白菘涨价了,原来是酸崧的腌制方法不少人已经知道了,所以白菘第一时间成了香饽饽。
不过这对张家来说是个好消息,只要有卖的,那过年后他们也可以去菜市了。
到了元日这一天早早的,张老汉就让王婆子带着儿媳妇姑娘去和面。
她本想告诉她们酸菜包子的方子,可转念一想还是压住了,不是她不想给只是怕麻烦。
知道了酸菜包子的做法,张家人万一打起这个主意来,她就得不偿失了。
早上王婆子让熬一锅浓稠的小米粥,做主再煮两颗白菘里放点肉,一家子高兴坏了。
吃过饭就开始忙着和面拌馅,馅也是白菘地。
平日里安静的青石巷此刻热闹不已,孩子们在外面嬉笑打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让人听着心里就欢快,过年就应该这样热闹开心不是。
元宝拽着张小米想出去,张小米不敢,怯怯的出声问万叶子“阿母,弟想出去玩……”
“俺也想去阿母!”狗蛋也围了过来,拽着张小妹。
万叶子怕他们出去惹麻烦“下晌就吃馒头嘞别吓跑。”
元宝甩开张小米的手,一头冲进万叶子怀里“阿母,俺要去玩、去玩!”
万叶子被他晃着也不恼“儿啊,外面有吃人的大虫咱不出去啊!”
元宝缩了缩脖子“阿母……”
狗蛋也被吓了一跳躲进张小妹怀里。
万叶子拍拍他的后背哄着“就在院里和你弟玩。”
元宝垂头耷脑得在蹲在鸡窝前看鸡,狗蛋觉得没意思回屋找他爹去了。
她瞧着这帮孩子就觉得可怜,别说元宝了她都想出去看看呢。
可她这小身板真要带两个孩子出去,真怕看不住,所以她也不揽这瓷器活。
想起冯叔说的庙会,也不知道她去看看能不能有啥危险?她就怕庙会人多,万一有个拐子啥的再给她拐走。
心里犹豫不决,既想出去看看又怕遇到麻烦,唉,还真是两难。
不过今年她就十二岁了,来到这夏朝也两年了,她觉得她融入的还挺好,除了刚开始饿的前胸贴后背,剩下的时候她混的也都算不错了,不冒尖不出头。
生命与热闹相比……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生命,她从没有高估夏朝的治安与她的能力。
她除了有一个空间外,其他与这个时代十二岁的孩子没什么不一样的。
别看这两年个头是长了不少,可她也怕自己吃的多胖的快,与其他人面貌上格格不入,所以她从来不敢多吃,尽量保证自己只比张家人看着脸肉乎那么一点点。
所以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去庙会,其中的危险不言而喻,别说这时候了,就是放在现代也不敢让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单独出去旅游,那还是处处有监控的时代呢,照样丢孩子,包括中学生被人贩子拐走。
所以这封建的夏朝又没有监控,她实在不敢相信治安会好过现代。
再等等,等她再大一些,十五六的时候,体力起码比现在更强大一些。
所以元日这一天她只窝在炕上,下午包包子也用不上她,家里的女人够多了。
她教张小米翻花绳,主要是没别的可玩,她倒想玩会五子棋了可惜没有。
张小米新奇一根绳子可以翻这么多花样,可她又很老实,不觉得兰花姐会花绳有啥奇怪的。
兰花姐在她心里可厉害了,见到城里人不害怕,还敢和大酒楼的人唠嗑嘞。
平日里黄昏一到宵禁的钟声就响了,今个下午此起彼伏的炮仗声忽远忽近,反而没听到宵禁的钟声。
热腾腾的包子也出了锅,家里没有大桌子,大家伙一人一个碗,炕上铺个布蒸好的包子通通扔在上面,一堆包子堆成了小山。
笼热气腾腾的包子,瞬间点燃了张家人的热情。
大家纷纷向前拥挤,想要抢到包子。张老汉王婆子率先拿了包子后,其他人这才一哄而上顾不得烫,抢了包子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她倒是不用抢,李桂香先给她抢了三个包子,然后才去抢自己的。
她咬了一小口……我去的,白瞎这面了!这包子馅拌的……真想来个差评。
可她瞥一眼张家人吃的那叫一个香,张大顺哥俩还有孟石头,那包子都不嚼囫囵吞枣的咽了。
三个孩子蹲在地上,除了张小米吃的还算秀气,狗蛋和元宝吃的狼吐虎咽,几次差点呛住直咳的脸红脖子粗。
小主,
不大会功夫堆成小山的包子一扫而空,大家伙都了不知道多少个包子了,只有她碗里的包子还剩两个。
那一个她都是咬着牙硬吃的,现在胃里还恶心的厉害。
这腥臊味一般人不理解,但吃过腰子那东西的人就应该了解那味道有多重。
可在现代腰子都用来烤,再撒上孜然辣椒那倒是很香。
可这猪肉没有其他调料腌制,那味不是一般的重。
想她刚穿越来的时候,赶上元日也吃过一回猪肉,可那次猪肉只买了一刀,切成沫混在菜里遮掩大半的味道。
这次包子里足足二十斤肉馅加上白菘,又不舍得放盐,就说这包子除那就是掩不住的重口味了。
她真是欲哭无泪,谁特么说穿越好来着?那些不靠谱的小说,把穿越写的千好万好,又是绫罗绸缎、又是大鱼大肉各种美食!
真实的古代老百姓哪有绫罗绸缎,穿的都是粗布麻衣、吃的都是淡出鸟的野菜、米汤,好不容易日子好点能吃上猪肉白面了,那腥臊的猪肉能让人苦胆都想吐出去!
头发永远干燥的像茅草,就算用了皂角还是乱蓬蓬干巴巴的。
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见到人,永远没有光鲜亮丽的,都是破衣烂衫,就算不是破衣烂衫也都是灰扑扑的对襟长袍。
条件好的头发用根钗子,条件不好的粗布条子随便一绑。
男人永远胡子拉碴,像冯叔那样打扮干净些的能随时修剪,胡子也就一拳长看着还算干净。
一般平头百姓甚至像张家人那胡子拉碴留得老长,吃个饭滴滴答答都沾着汤。
不管男人女人反正天她见过的就没一个看着年轻的,黝黑、蜡黄、满脸褶皱都是常态。
尤其是那杂草众生的眉毛,真是毫无美感可言。
真实的古代完全不知道美感为何物,当然也或许是她所处的身份太低下,看见的也只有这些。
就算是朱玉街,那附近都是书院妓院啥的,她偶尔去那几次也没见过穿着特别华丽,打扮特别好看干净的人。
小说里嫁入尊贵人家、成为正妻、贵妾、通房丫头然后平步青云的她是真没听说过,也可能是身份不够,那些贵族家的八卦她闻所未闻。
她也不盼着什么平步青云,只求平平安安,什么白马王子、什么勋贵人家的浪漫爱情,拜托她都多大年纪了?哪里还有小女孩家对爱情和白马王子故事的憧憬!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现实中的男人与女人没什么所谓的爱情,不过是贪图肉体一时欢愉或是另有所图。
在美好的相处一旦进入婚姻,那就是一面照妖镜,没一个能从那镜子里逃脱的,都是吃人的妖怪!
李桂香见她是真吃不下,还生气的白她一眼,嘟囔她就是个没福气的命。
最后两个包子就被张大顺拿去吃了,这一夜若是仔细听,还能听见那远处的炮仗声、锣鼓声、唱戏声……闹腾到半夜才渐渐歇了动静。
虽没出去,可她这心可是一直都在外面,竖着耳朵一直听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