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运粮人选

刘平微微点头,他心中亦是这般想法。从大汉永存党的角度出发,赵铭身为武科出身的官员,正是大汉永存党向军方拓展力量的绝佳人选。

当然,必须再次强调的是,大汉永存党是为了大汉的千秋万代,绝非他刘平个人的势力爪牙。

“那就定赵铭吧,你将他的详细资料给我一份。” 刘平果断拍板。

董川点头应道:“明日一早,属下便派人将资料送来。此事需不需要知会都督府和兵部呢?”

“不必了。此次大王南征,二王子监国,当下军政决策权皆在我手中,明日我用印即可。届时,自会派人告知都督府和兵部。” 刘平摆了摆手。

说到此处,就不得不提及刘备对刘平那毫无保留的信任。刘备亲率大军出征扶南国时,竟将军政大权尽数交予刘平,让年仅几岁的刘禅监国。但明眼人都清楚,刘禅年纪尚小,能监得了什么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说白了,若刘备不幸在扶南国战死,刘平完全有能力平稳过渡权力,成为新一任汉王。可刘备是如何做的呢?他只是简单交代了一句,出征期间,所有人都要听从刘平的指挥。

刘备此举,甚至遭到了不少重臣的反对。就连与刘平关系极为亲密的荀封,都觉得此事太过离谱。荀封认为,应将军权交给刘德然,政权仍由刘平执掌,如此二人相互制衡,方能更加稳妥。

这并非信不信任的问题,而是关乎大汉江山社稷,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风险。然而,刘备却认为荀封想太多,坚信刘平绝不可能背叛自己。

实际上,所有人都不如刘备与刘平彼此了解得透彻。

一方面,正如刘备所想,刘平对刘备忠心耿耿,绝无背叛之意,更无心觊觎汉王之位;另一方面,即便刘平真有此想法,也难以成事。若在刘备在世时,刘平妄图造反,那么凉州的张飞、荆州的关羽、南海的赵云等一众大将,决然不会追随刘平

这,才是刘备最大的底气所在。当然,这些心思,他们兄弟二人心中明白便好,无需对外言说。

在苦斋之中,刘平与董川又深入交谈了许久,话题主要围绕大汉永存党的发展。如今,大汉永存党已发展至拥有上千名成员。

其中,官员占比三成,其余大多是各地学社的学生与老师。如此大规模的结党行为,已然引起了诸多关注。此前,刘备就收到了弹劾大汉永存党的奏章,只是一直无暇处理。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我们是在结党营私,甚至已有不少成员心生退意。” 董川面露担忧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