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机制运行尚未形成干部适配与地方发展实际的闭环逻辑,过度依赖数据评分,容易形成‘技术官僚’主导的隐性排他机制。”
“在某些地方,干事者因为项目未能实现节点触达,被系统判为‘低适配’,反而影响了组织评价,这有违现实公平。”
“建议省委适度回调机制使用频率,保持组织系统的主导权威性。”
这是一份温和的“反对意见”,但背后站着的,是多位地市的组织部长与分管副市长。
赵建国将材料递给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许宏志,语气平淡:
“你怎么看?”
许宏志扫了一眼,放下。
“这不是反对机制,这是怕失控。”
“他们担心,机制一旦成为干部使用的主要依据,他们以前积累的资源、手上的掌控力、熟悉的提拔规则——全都失效。”
“他们不是不想干,是不想用你这套方式来干。”
赵建国不置可否:
“你觉得,李一凡看得懂这一步吗?”
许宏志笑了笑。
“他早就看懂了。”
“你看他最近的动作了吗?”
“他正在推进‘机制容错结构’。”
……
没错。
这就是李一凡早就准备好的另一张牌——
“容错激励机制”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