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堵死了“变相权力夺位”的路径。
赵建国望着满桌材料,忽然沉声道:
“机制,是我们应对不确定的武器。”
“但如果它本身变成了不确定,那怎么办?”
没人回答这个问题。
……
星城市委制度研究组内部,一份代号为“镜像计划”的制度文件正在秘密讨论。
这是一套干部系统学习平台与机制评估模型,本质是:构建一个自动训练机制认知路径、制度习惯与绩效回环的闭环模型。
——系统不再依赖主观指令,而是将“制度适应力”变成干部考评标准的核心权重之一。
在模拟测试中,这套模型已经完成了对247名中层干部的“制度熟练度评分”,将制度适配行为标准化,并与组织系统兼容。
这一切,李一凡没有一句公开表态,但他背后的制度团队,正在完成一场组织秩序的深度重构。
方卓看完模型后喃喃一句:
“这是一个新系统的种子……而且已经有了根。”
……
同一时间,浏阳市委组织部内,三名中青年干部在茶歇间悄悄议论:
“你们单位也上了制度对接表?”
“上了,听说是三类岗位必须绑定机制评价。”
“我这边的副职都开始主动跑去上培训了……”
“这不就对了?以后考核用机制适配度——组织部不是看材料,而是看系统得分。”
他们没有说李一凡的名字,却用身体语言传达了一个清晰事实:
他们已经不再依赖“关系”和“人情”,而是在适配机制。
这种变化,比任何改革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