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莲走在前头,时不时回头叮嘱我小心。
她的身影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像极了古画中的游侠。
忽然,她停下脚步,指着石壁上斑驳的刻字:"快看!这是不是杜甫的诗?"
我凑近细看,果然,风雨侵蚀的石壁上依稀可辨"剑阁峥嵘而崔嵬"的字样。
"你说,古人走这条路时,会不会也像我们这样,一边惊叹一边害怕?"
她扶着石壁,小心翼翼地挪动步子。
我笑着回应:"他们可没你这么爱拍照。"
她回头瞪我一眼,却不小心踩到松动的石块,身子一晃。
我连忙伸手扶住她,两人的影子在悬崖边重叠成一幅剪影。
夜幕降临时,我们坐在关楼下的茶馆歇脚。
小莲捧着盖碗茶,眼睛还亮晶晶的:"老徐,你说剑门关的夜晚,会不会有古人的魂魄在游荡?"
我正要回答,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
她惊喜地站起身:"是《关山月》!"
循着笛声,我们找到一位白发老者正在城楼上吹奏。
月光洒在他的竹笛上,仿佛镀了一层银霜。
小莲轻轻跟着哼唱,歌声与笛声在夜风中交织。
我望着她沉醉的侧脸,忽然觉得这一刻比任何青铜器都要珍贵。
回客栈的路上,她靠在我肩上,轻声说:"老徐,明天我们去昭化古城吧,听说那里的城墙比剑门关还要古老。"
夜深了,客栈的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晃。
小莲靠在窗边,翻看着今天拍的照片:"你看这张,像不像李白诗里的'蜀道难'?"
我凑过去看,照片里她的身影与险峻的栈道融为一体,确实有几分诗仙笔下的意境。
她忽然转头,眼睛亮晶晶的:"老徐,你说我们像不像在重走古人的路?"
…………
一月有余的光阴,像川剧变脸般在指缝间溜走。
当初信誓旦旦说"半月足矣"的我们,如今站在甘孜的经幡下,才真正懂得了"少不入蜀"的分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蜀地的山水,总能在你最意想不到的转角,抛出一个又一个惊喜,让我们精心规划的行程表一次次沦为废纸。
小莲的三本笔记本已经鼓得像藏民的糌粑袋,边角都磨得起了毛边。
她蹲在玛尼堆旁,认真地往本子上画着经幡的纹样,时不时抬头问我:"老徐,你说这六字真言用藏文怎么写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