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物极必反

虎贲郎 中更 1666 字 8天前

韩馥以及韩馥旧部固然被袁绍摧毁瓦解,可与支持袁绍的人也是沾亲带旧。

所以反意坚决的河北人到了袁绍麾下后,反而表现的没有那么叛逆,有些中规中矩……这种贞洁烈妇一样的反应,在贾诩这个经验丰富的人面前,被理解为河北人以此要挟袁绍。

沮授、田丰、审配这些人不是不反,而是不想被袁绍轻易利用、驱使。

只有袁绍做出了足够的让步,让这些人满意,这些人才会丢出筹码,支持袁绍正式割据。

毕竟这一步很是艰难,成了就是新朝元勋、显贵;若是败了,那搭进去的不仅是当世几代人的富贵,还把祖先积攒的清誉也给赔进去了。

可现在袁绍、河北人已经没有更多待价而沽的时间和空间。

袁术只是割据东南,拿下青徐二州后,那袁术就是割裂东国,自称一声东皇、东帝,也是合乎形势的。

到了那个时候,袁绍与河北人就被动了,不管做什么选择,都只能得到二流结果。

袁术的称号建制,又间接证明赵基肃清太原大姓的必要性、正义性与前瞻性;也证明吕布在南阳干的对。

会让那些公卿无法继续指责赵基、吕布,吕布那边的凝聚力、行动力会进一步高涨。

袁术在时间上压制袁绍,而赵基则与公孙瓒在空间上压制袁绍。

现在袁绍派兵试探性攻取上党,为的就是为接下来的行动争取操作余地。

只能说吕布率军就食南阳,影响太过恶劣。

张杨自身都独木难支,更别说张杨麾下的薛洪。

薛洪不敢守上党,就是因为守不住;这个共识之下,上党吏民也不敢支持薛洪。

就这样,上党高地轻易被袁绍夺走。

可这重要么?

在贾诩眼中,这一点都不重要,跨越太行山去跟袁绍决战,打赢了也没多少好处。

同样的,袁绍拿到上党后,也不敢向太原进兵。

上党对双方来说,仅仅就是个缓冲、边界。

真要打决战,要么在太行山北部的代郡、中山、上谷郡打;要么在河内、东郡打。

这是秦赵长平之战的教训,双方都不会强攻上党,或跨越上党以漫长的补给线去打决战。

不是说上党高地无法通行大军,而是大军很难展开。

如去年,赵基只能带少部分兵力去常山作战,哪怕与张燕合军,也不敢贸然与袁绍决战。

因为即便打赢了,也无法全歼袁绍全军,到头来还是要进行攻城战,浪费时间兵力之外,只会便宜公孙瓒、曹操。

贾诩反复考虑,断定河北将要生变后,当即返回晋阳,与赵彦商议。

同时派遣使者,飞马通知赵基。

前线战争已经无法停止,贾诩、赵彦能做的就是分兵驻防,警惕袁绍前锋部队进入河东、太原境内后搞破坏。

袁军侵入,制造的破坏虽小,但会严重打击赵氏的威望,也会给匈奴人脱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