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法德死战:巴黎的精神堡垒地位与波尔多的战略价值权衡

1906年的时光悄然流逝,战争的阴霾却愈发浓重,无情地笼罩着大地。

当战争踏入第6周,德军曾怀揣着胜利的希望,首次攻入巴黎。

那一刻,施里芬的心中燃起了熊熊烈火,他满心以为他的计划即将成功,德国陆军将顺利占领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荣耀的桂冠似乎触手可及。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记沉重的耳光,无情地将他的幻想击碎。

巴黎,这座古老而坚韧的城市,宛如一座难以逾越的地狱之门。

德国第一军在这片土地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他们连巴黎的第16区、第17区都无法突破。

在毫无防备的城市战和游击战中,德军被打得晕头转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迷宫,四处碰壁,最终只能无奈地选择撤退。

“简直要疯了。”施里芬一屁股瘫坐在中军的椅子上,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平日里,他总是以严于律己的形象示人,身为总参谋长的他,极少会露出这般狼狈的模样。

然而,法国军队那决死抵抗的顽强姿态,即便是久经沙场的施里芬,也不禁感到厌烦。

在这场战争的棋局中,德国第4 - 8军精心布局,成功地包围了法国陆军。

从表面上看,法国陆军已然陷入了绝境,仿佛一只被困在笼中的猛兽,无处可逃。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被包围的法国陆军,如同被点燃了斗志的勇士,抱着必死的决心,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德军,他们毫不屈服,坚守着自己的阵地。

德军试图通过劝降来结束这场残酷的战争,于是派出了劝降使者。

然而,这些使者的命运却异常悲惨,他们往往还没来得及开口,就会被法国士兵一枪爆头。

从德国陆军的角度来看,这实在是令人火冒三丈,心中的愤怒如同燃烧的火焰,难以平息。

但法国陆军却坚决不投降,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自由的渴望。

“第4 - 5军联合司令部传来消息。”一名传令兵匆匆走进营帐,打破了短暂的平静。

“说了什么?”施里芬抬起头,眼中透露出一丝期待。

“向法国陆军发出劝降,但这次派去的使者也头部中弹,被抬了回来。”传令兵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

“唉……果然如此。我就猜到会这样,虽然猜到了……”施里芬的脸上露出了失望的神情,他深深地叹了口气。

他心中明白,再派使者去劝降已经毫无意义,这不过是徒劳无功的举动。

柏林参谋部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法国陆军完全没有投降的意愿。

被包围的法国陆军,现在甚至连劝降使者都不愿意见,直接在近距离开枪射击,他们的抵抗意志坚如磐石。

“真没想到,法国第一军到第五军居然全部拒绝投降。”施里芬喃喃自语道。

德军并非盲目地发出劝降,他们深知法国陆军由于具有前现代的特性,每个野战军团都有独立的司令部,实际上只是在大战略上协同,几乎是各自独立运作。

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法国野战军团内部的师团之间也各自为战,在德军看来,这种指挥体系极其落后。

“是的,参谋部原本也有意见认为,应该分别接触,逐个劝降,但没想到他们全部拒绝。”一名参谋军官在一旁补充道。

驻守在凡尔登的法国军队则是另一番景象。

凡尔登的要塞化工程已经完成,这座城市宛如一座坚固的堡垒,屹立在法国的土地上。

原本法国军队对要塞化的凡尔登并没有太在意,但德军的大规模进攻,使得凡尔登的防御迅速加强,变得异常棘手。

所以德军没有强攻凡尔登,而是让第六军对其进行包围压迫,同时执行旋转门战术。

“看起来他们完全没有接受劝降的意思。先命令第六军包围封锁凡尔登,把他们困到投降。既然都知道凡尔登是地狱之火,就没必要亲自踏进去。”施里芬果断地做出了决策。

“是。”传令兵领命而去。

“如果再向法国陆军发出几次劝降,对方仍明确表示拒绝……”施里芬紧紧皱起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绝。

“消灭他们。”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从牙缝中挤出这几个字。

“是!”参谋部的参谋军官们齐声回应,声音在营帐中回荡。

参谋军官们在大致方针确定后,迅速向各个野战军团下达了命令。

从表面上看,德军的形势一片大好,似乎只要击败法国陆军就能取得胜利,胜利的曙光仿佛就在眼前。

但从战略层面来讲,情况却并非如此。

施里芬即便知道胜利近在咫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从战略角度看,他已经失败了。

他精心策划的施里芬计划,在法国陆军的顽强抵抗下,已经被彻底打乱。

“总参谋长,要是就这样包围并消灭法国陆军,之后该怎么办?”一个敏感的问题,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作战室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小主,

一名参谋军官的提问,让整个作战室瞬间安静下来,仿佛时间都凝固了。

在如履薄冰的氛围中,施里芬和参谋军官们都陷入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