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德国的战略布局:从互不侵犯条约到战争蓝图

德皇皱起眉头。

都怪那些该死的英美势力,在无畏舰这个庞然大物面前,德国海军只能忍气吞声。

朴茨茅斯这样的半国有企业,不仅不分享技术,甚至连技术公开都做不到。

甚至与无畏舰相关的技术,都被朴茨茅斯公司牢牢掌控。

这是一种彻底扼杀后发国家的力量。

德国在军舰竞赛上没过几年就放弃了。

转而投入非对称作战力量的研究。

美国在倭国海战中使用的潜艇,成为了新的可能性。

德国皇帝的海军需要特殊的非对称作战力量。

施里芬也认同这一点。

“我会将这一点传达给海军参谋部。”

无畏舰。

它的出现导致德国议会削减海军预算,预算转而流向陆军。

只要有无畏舰存在,海军的作用就如同鸡肋。

也正因如此,陆军受到的干涉减少。

施里芬露出些许满意的神情,点了点头。毕竟他也是德国陆军的一员。

“啊,对了。”

施里芬转过身。

与德皇目光交汇后,又重新坐下。差点就遗漏了一个重要问题。

“与奥匈帝国的关系如何处理?”

奥匈帝国。

欧洲大陆三国同盟的右翼。

实际上,它是处于俄罗斯和德国之间的泛日耳曼主义二元帝国。

虽然本质上是多民族国家,但目前仍属于对抗斯拉夫民族的泛日耳曼主义阵营。

长期以来,奥匈帝国与德国保持着同盟关系。

“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奥匈帝国不签。他们可以另行签订,但无论签与不签,对德国都没有损失。”

“即便签订了有期限的互不侵犯条约,奥匈帝国也不会退出三国同盟,对吧?”

“完全正确。”

这是从军事角度而非外交角度的考量。

仅靠奥匈帝国军队与俄罗斯开战,无异于自杀。

所以,既然签订了有期限的互不侵犯条约,奥匈帝国就不可能抛弃德国。

“而且,还能利用奥匈帝国牵制巴尔干半岛。”

“我想听听陛下的高见。”

“没什么特别的。只是与俄罗斯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巴尔干半岛可不在此列。”

代理人战争。

施里芬眼中闪过一丝光芒,瞬间想到了这个词。

实际上,只是与俄罗斯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巴尔干半岛的国家并不受此限制。

泛日耳曼主义与泛斯拉夫主义的冲突正在进行中。

这实际上意味着在巴尔干半岛进行代理人战争。

泛日耳曼主义与泛斯拉夫主义的对抗。

“奥匈帝国一刻也不能放松对巴尔干半岛的关注。虽然不至于总动员,但该地区局势紧张,也不容懈怠。”

毕竟还有奥斯曼帝国这个霸主。

一旦得到英国政府的支持,奥斯曼帝国就可能成为同盟国的敌人。奥匈帝国绝不可能退出同盟。

“这对我们有利。”

奥匈帝国是重要的军事变量。

与法国协同作战时,东部战线并非完全没有威胁。毕

竟现在有半个亲英国家——奥斯曼帝国存在。

为了将德国军队集中在西线,就必须让奥匈帝国军队与奥斯曼帝国发生冲突。

虽然最好是让奥斯曼帝国成为同盟国,但这几乎不可能。

“是,陛下。”

施里芬沉重地点了点头。

看来胜算很大。

德皇面带微笑,站起身来。

“总参谋长,谈判地点定在波茨坦。考虑到需要加强安保,在德国国内举行更为合适。”

德皇用手杖重重地敲击地面。

随后放声大笑。

爽朗的笑声在宫殿内回荡。

“高兴起来吧。现在,德国只剩下胜利的未来。”

德皇是真的很高兴。

憧憬着德国即将踏上的光明未来,德国陆军总参谋长施里芬恭敬地行礼。

“我定不负期望。”

>>>

1905年。

哐当 - 哐当 -

“《普鲁士和平协定》,这是继《阿尔文斯莱本协定》之后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俄罗斯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正乘坐前往波茨坦的火车,前往德国。

他再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在前往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路上。

曾坚决延续到克里米亚战争的普鲁士王国的反俄情绪,因《阿尔文斯莱本协定》而被打破。

然而,之前的《阿尔文斯莱本协定》与这次的互不侵犯条约,在外交关系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这是俾斯麦为发动普法战争而铺设的基石。”

一模一样。

德国渴望战争。

这次的德俄互不侵犯条约,同样是为满足德国的野心而签订的,谁能知道,其结果是否会像普法战争一样,引发对法国的入侵呢。

就像俾斯麦任首相时一样,德国实际上是在试图摆脱外交孤立的局面。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