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宫。
德国陆军总参谋长施里芬进入柏林宫,正与德皇进行商讨。
讨论的主题自然是德俄互不侵犯条约的前期商议,同时也是总参谋长向德皇汇报与俄罗斯谈判现状的时间。
在德国,最具影响力的群体当属德国军队,普鲁士容克贵族甚至宣称德国是为德国军队而存在,他们在国内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德俄互不侵犯条约是最佳战略,陛下。”
施里芬表情严肃地说道。
在他看来,与俄罗斯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将两线作战缩减为单线作战,这个计划看起来非常有效。
俄罗斯军队对德国军队而言,一直是最大的绊脚石,这甚至关乎德国的命运。
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德国军队就无需顾虑两线作战,从而能更高效地部署兵力。
“普鲁士容克贵族们肯定会喜欢这个计划。”
普鲁士容克贵族的故乡——东普鲁士,与俄罗斯直接接壤,处于最前线。
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不仅能减少两线作战的压力,还能让德国军队的核心——容克贵族们安心。
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对德国来说,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
“我也这么认为。”
德皇满意地捋了捋胡须。
威廉二世是充满野心的德国皇帝,他渴望发动侵略战争,甚至到了迫不及待的程度。
在与其他列强竞争的当下,他绝不会放过这个能更高效运用军队的机会。
然而,外交向来是把双刃剑,有好处的同时,也存在弊端。
“但也有令人担忧的地方。”
“是的,陛下,与俄罗斯的互不侵犯条约很可能是有期限的。”
施里芬精准地指出了问题所在。
德俄能够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背后的原因正是俄罗斯的经济危机。
法国对俄罗斯背后一击,英国将俄罗斯拖入经济困境,最终促成了这份互不侵犯条约。
俄罗斯试图通过该条约实现国家复兴,所以签订此条约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正因如此,这份条约必然是有期限的。
“一旦俄罗斯克服经济危机,实现重建,那么这个时候,互不侵犯条约很可能就会沦为一纸空文。”
俄罗斯摆脱经济危机所需的时间。
说实话,圣彼得堡、莫斯科等俄罗斯主要工业地区因破产已化为废墟,重建需要多长时间,根本无法估量。
甚至有评估认为,俄罗斯必须从头开始重建国家。
“不过,预计这份互不侵犯条约会维持较长时间。俄罗斯的财政状况极其糟糕,美国的救助金融能有多大效果还不好说。”
“啊,说到这一点,情况有点不同。”
德皇捋胡须的手指停了下来。
在最近与俄罗斯的谈判中,又增加了一个条件。
实际上,德俄互不侵犯条约对德国极为有利,所以俄罗斯提出的条件也必然更高。
“俄罗斯要求德国结算银行和柏林银行圈提供大规模的短期贷款。”
“……这样一来,互不侵犯条约破裂的时间可能会提前。”
施里芬的脸色变得凝重。
由于德俄互不侵犯条约对德国有利,相应地,为了约束俄罗斯,附加条件也越来越多。
虽然无可奈何,但消除两线作战的好处更为显着。
“既然如此,西线只能速战速决了。”
施里芬接受了这个现实。
俄罗斯并非盟友,只是通过互不侵犯条约维持暂时的休战状态。
一旦西线战事结束,就必须立刻在东线对俄罗斯施压。
如果将德国陆军全部兵力投入西线,也并非毫无胜算。
大致的战略思路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没错。但我们做了适当的取舍。柏林银行圈拒绝了,只允许有美国资本介入的德国结算银行提供贷款。不能不答应,但也不能轻易答应。”
“这是明智的选择。”
德国必须尽可能争取时间。
无论是发动战争、进行威胁、建立殖民地,还是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通过这次互不侵犯条约,德国获得了迈向欧洲大陆霸主地位的跳板。
在条约有限的时间内,德国必须想尽办法登上欧洲大陆盟主的宝座。
“俄罗斯的资源禁运,让德国与英国之间产生了差距。”
阿尔萨斯 - 洛林的存在,使德国与其他欧洲列强拉开了差距。
英国虽拥有广袤的矿区,但要获取资源,甚至远至澳大利亚。
要获取粮食,还得穿越苏伊士运河。
而德国,至少煤炭资源丰富得仿佛要溢出来。
“目前,使用石油的主要是皇家海军和白色舰队的一部分,其余全部依赖煤炭。”
说实话,德国海军相对较弱。
但以煤炭为主要动力的德国陆军铁路运输,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与其他陆军相比优势巨大。
德国陆军实力强大。
现在,是时候打破英国在欧洲大陆的绝对统治地位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实际上,我们是以战争为前提来考虑这份互不侵犯条约的。”
德皇宣称。
这意味着德国以战争为目标制定外交战略,与俄罗斯的互不侵犯条约只是战争的跳板。
施里芬对此感到满意。
作为普鲁士容克贵族,他欣赏德国皇帝的这一点。
没错,就是战争。没有别的原因。
是时候让法国尝尝普法战争重演的滋味了,这是德国长久以来的夙愿。
施里芬迅速站起身。
唰!
“我返回德国参谋部制定作战计划。刚才的谈话让我大致确定了方向。”
“德国军队务必尽快制定作战计划。虽然欧洲局势对德国有利,但时间紧迫。”
“是。”
“另外,告诉德国海军,要想办法抗衡英国皇家海军。皇帝陛下的海军建造无畏舰几乎已无可能,必须尽快找到其他非对称作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