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府最糟糕的失误,恐怕就是克虏伯公司的国有化了。为了收购这个巨无霸公司,导致国家财政大幅动荡。”这就是贪心不足蛇吞象的下场。
“正如蒂森董事长所说,国有化并非绝对的好事。但反过来,克虏伯的武器体系将为德国帝国插上翅膀。现在有了我们的低价钢铁助力,如果德国能发展成为技术强国,成为欧洲第一强国只是时间问题。”
对德国政府来说,克虏伯是一个战略。
但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德国政府已经收购了克虏伯,并开展炼铁业务。
现在将发展路线转向技术研发。
既然恢复理智的财政部全力以赴通过国有化来解决问题,德国就有机会再次跃升为陆军强国。
当德国在技术强国和陆军强国的道路上达到一定程度时。
打开变革之门的将会是德国。
随着德国战争执行能力的提升,其可能会在外交上发生转变。
德国渴望进一步点燃对战争日益高涨的欲望。
20世纪初动荡的德国一直如此。
一个为战争而存在的国家。
一个为养活军队而存在的国家。
这种氛围并非凭空产生。
“列强的自杀。”
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不远了。
“很快,德国就会组建与奥斯曼帝国的协商代表团并出发。奥斯曼帝国虽然很愤怒,但巴格达铁路段项目本身对双方都很重要,绝对不会放弃。如果我们蒂森克虏伯以低价钢铁倾销,重新协商的可能性很大。”
“毕竟德国已经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巴格达铁路段的租赁合约,撕毁合约就等同于宣战。”
“奥斯曼帝国目前与三国同盟和英法协约都有接触,准确地说,只是稍微搭上点关系。”
奥斯曼帝国。
真是个奇妙的国家。
它既是中东地区和巴尔干半岛的失败者,也是黑海地区的失败者,同时作为欧洲的“病人”,展现出双重的面貌。
更糟糕的是,目前奥斯曼帝国的形势不容乐观。
“巴尔干半岛上,泛斯拉夫主义正在抬头。德国实际上将保加利亚纳入势力范围,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施压,俄罗斯帝国已经忍无可忍了。”
这与原历史有所不同。
俄罗斯帝国在东亚几乎失去了霸权,这种现状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危机感。
虽然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连接到了东亚,但目前仍未全线贯通,而且还有英国和美国在使绊子。
只要美英日联军的总司令部(GHQ)驻扎在东京,俄罗斯帝国就无法继续南下侵略。
因此,俄罗斯帝国的对外政策逐渐向欧洲集中。
他们急需能充当俄罗斯帝国缓冲国的国家。
利益……
欧洲的火药桶正在升温。
“俄罗斯帝国现在处于被英法协约和三国同盟都抛弃的境地。和法国关系稍好,但与英国仍在进行大博弈,与泛日耳曼主义更是势不两立。”
泛日耳曼主义。
泛斯拉夫主义。
奥斯曼帝国。
审视巴尔干半岛的根源,就是这三股势力的争斗。
三方混战。
但巴尔干半岛各国的民族主义已经疯狂到了极点。
这里就是种族清洗、种族灭绝习以为常的地区。
民族间的敌对情绪已经超越极限,即便是德国帝国在战争狂热方面也比不上这里。
可以说,在原历史的巴尔干战争时期,俄罗斯甚至警告其盟友保加利亚:“你要是敢冲进去,我就亲自收拾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彼此是不共戴天的仇敌。
彼此都想置对方于死地却又无能为力,心急如焚的地区就是巴尔干半岛。
这是一场极其激烈的生死较量。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解释。
打着独立运动的幌子,巴尔干半岛实际上进入了全国混战时代。
“最近,随着低价钢铁开始流入巴尔干半岛,危机感日益加剧。”
“国际钢铁市场上钢铁疯狂供应,这是自然的结果。”
“因此,巴尔干半岛有爆发战争的趋势,也就是说战争正在升级。”
这就像是坐在火药桶上抽烟。
只要有一点火星,就会引发大爆炸。
这是蒂森董事长不知道的秘密,高附加值的武器产业也在疯狂涌入巴尔干半岛。
据说最近纽约军工厂日夜不停地生产,工厂一刻都停不下来。
“哎,难道真的会爆发战争吗?”
这或许有点讽刺。
但杜鲁门所做的一切并非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目标。
他打算通过向巴尔干半岛输入武器产业,来威胁英国和法国的武器产业。
帝国主义的根基是武器。
如果英法的武器产业因为关税壁垒,只能用高价钢铁生产武器,那么在价格竞争力上必然会输给纽约军工厂。
仅仅是英法国内的武器产业陷入危机吗?
各国的武器产业为了在国际市场上生存,将会引发企业外迁潮。
“借此打破英法的关税壁垒。”
他们将别无选择。
为了生存,英法会组建钢铁联盟。
在帝国主义时代,没有哪个傻瓜会为了拯救钢铁产业而放弃武器产业。
“如果战争爆发,该怎么办?”
“爆发就爆发呗?”
假设明天巴尔干半岛就爆发战争。
反正杜鲁门最终的目标反正也是战争。
所以并没有什么问题。
“那就让它爆发吧。”
“……!!!”
蒂森董事长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