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一个视角看待隋朝崩塌的问题,李承乾顿时觉得豁然开朗,看向李斯文的眼神,惊为天人。
父皇从当时乱象一路走来,又经历了数年的执政,这才隐约看出了一些浮于表面的问题,开始打压关陇,扶持江南、山东士族。
可经李斯文短短数句点拨,李承乾就似乎从过往的历史事件中,看到了南北朝短短两百年,却经历九次改朝换代的根本原因。
而且李承乾敢打包票,李斯文依靠着这种理论,已经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一套执政方案,总结出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而现在,他这是在从浅入深的,将这套理论无偿教给自己!
李斯文见李承乾陷入沉思,明显有所顿悟,说话声音渐小,再次举起茶盏抿了起来。
这些知识过于超前,就算李承乾再怎么聪慧,一时半会也接受不了太多。
大概一炷香的时间过后,李承乾有些心神憔悴的醒来,只觉得脑袋嗡嗡的,原来天下几次更换的根源,竟然出在门阀士族身上!
勉强打起精神,眼光如炬的看向李斯文:“既然问题出在阶级固化,那在斯文看来,某与父皇要如何改革,才能将这个隐患铲除!”
李斯文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将话题拉回选拔制度上,问道:
“刚才高明你说,因为九品中正制的选拔不公,才导致了寒门永无出头之日的窘态。”
“可你是否想过,就算选拔人才再怎么公平,可绝大部分的寒门子弟都读不起书,他们要如何出头?”
为何武将中,不乏有底层百姓一朝得势,名成名就的,而文官中却从来没有这种情况?
寒门子弟或许可以天生一把子气力,只要敢拼敢打,未尝不能出头。
但不读四书五经,脑子里没有政治经济的概念,就算好运走上了仕途,也不可能坐稳、走远。
这也是大唐官员不是出身门阀,就是出身世家的重要原因,至于寒门,他们连日子都过不下去,哪有时间读书,有钱买书。
李承乾还沉迷于‘阶级矛盾’的思索中,说话明显不带脑子:
“对啊,为何连寒门子弟都读不起书?难道他们家道中落前,将家里藏书都卖了?”
见李承乾明显还没清醒过来,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李斯文扶额,暗暗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