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皇帝心中五味杂陈时,虞世南已经起身,恭敬回道:“确实是爱徒所作不假。”
说着,虞世南便想起了李斯文与李唐皇室间的‘救驾’情分,想来...陛下应该也清楚他的字迹如何。
当初的那首《青玉案》,虞世南被他人的赏析误导,认为李斯文是在虚写公主,实则在帮太子站台。
于是又开口解释道:“至于拜师...此事说来话长,还要从数月前,从宫中传出的那几首佳作说起。”
“因为那首《青玉案》过于惊艳,才让臣知晓了蓝田公这个好苗子。”
“但仔细观其字,却是有形无神,空费一身才华,臣与欧阳实在爱才心切,这才贸然拜访曹国公府,强行与蓝田公结下这段缘分。”
“如今相隔几月,爱徒又有大作问世,所以臣特携作品入宫,请陛下斧正一二,也不失陛下与蓝田公,师出同门之谊。”
‘师出同门’四个字一出,别管是文臣武将,在场群臣都有些绷不住,差点咧出声来。
虞世南年事已高,平日远离朝政,就待在家中一亩三分地修身养性,自然不清楚李斯文和长乐长公主之间的孽缘。
但在场群臣谁不知道,李斯文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乘龙快婿。
结果现在被虞世南一掺和,好好的女婿和岳丈,又多了一层师兄弟的身份...
而且以李斯文的尿性,将来指不定要和李二陛下各论各的,你叫我贤婿,我叫你师兄...一想到这种场面,群臣纷纷掩面,啼笑皆非。
李二陛下倒没在意同门情谊,或者说,他已经被前边的‘斧正’俩字吓到,根本没闲心在意后续字眼。
斧正?您老可真看得起朕。
就这篇《阿房宫赋》的水平,他那些引以为傲的大作,都可以送去惜字塔供人取暖了...
李二陛下心中腹诽不断,捂脸苦笑几声。
不提文采,对李斯文书法上的毛病,他还是较为清楚的。
甚至还曾与皇后相谈,说等哪天有了空闲,就召李斯文入宫指点一二。
但由于最近政事繁忙,便将此事抛在脑后。
没想到再提起这事,已经被虞世南抢了先...
这下好了,自己的辈分平白低了一辈,以后要和李斯文那小子称兄道弟...这叫个什么事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