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斧正他?朕配么?

房玄龄的政治眼光更胜李靖一筹,自然也看出了这点,不由的长长舒了口气。

夺嫡的这场风波,总算是消停了。

而后不禁感慨一声:“太子能坐稳储君之位,还要多亏了李斯文。”

“远在汤峪而左右长安局势...如此看来,此子不管是文采还是运筹帷幄的能力,都远超旁人想象。”

“遗爱那孩子能与之交好,当真是傻人有傻福!”

如此想着,房玄龄向对坐的李靖点头回应,两人默契一笑,举杯对饮。

不多时,李二陛下已经收拾好心情,但心中仍有几事不解——李斯文那小子能写出这种玩意?他又是什么时候和虞世南扯上的关系?

抬头看向虞世南,语气中有几分惊疑不定:“虞师,此篇《阿房宫赋》,果真是你爱徒所作?这字迹...”

李斯文是有才不假,但这篇长赋实在过于惊艳绝伦,甚至在立意、格局等方面,以他看来,甚至还要在千古第一赋《洛神赋》之上。

俗话说诗以传情,文以载道。

就单是这篇长赋,字里行间的那股胸中激荡历史兴亡,感慨现实重演往事,所想要表达出的居安思危的劝诫之情...

思想不到超脱世俗的境界,又如何挥斥方遒,作出如此经典?

种种考虑下来,就很难让李二陛下相信,此等佳作竟是出于一弱冠小孩之口,简直天方夜谭!

但要说抄没抄袭...李二陛下再三思索,还是否决了这种不切实的猜测。

毕竟,没人会藏着掖着一首,注定名留青史的长赋。

写出来的第一时间必然是抢先公布,待其传遍士林后一举成名,被人驮着供上文坛。

而且任由李二陛下思来想去,都想不出天底下还有谁,能写出如此豪迈,又自带一股警示意味的批判之作。

难不成...还真是那混小子写出来的?

可再一想到,李斯文写赋的目的,竟是为了攻讦青雀,李二陛下的心情就更加糟乱。

青雀的名声本来就急转而下,半年努力下来始终不见太大成效,结果现在又多了这篇经典助力...

青雀呀...这次怕是朕要被打击得体无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