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需更接地气

金博士改用了另一个比喻:“薄弱校也像同一片育苗园地里,相对缺少营养与阳光而生长不佳的苗木。加强育苗后,在渐渐茁壮起来,可生长优化情况却得不到专项评估与突现。”

方处随即说出市里的决定:“我们已经在组织金博士他们,力争在这个暑假,紧接‘壮腰校’地气,制订出专项考核标准。我们会重在查考各校紧跟时代教学需求、提升综合办学质量、丰富各科课程内涵、实现教学形式创新、强化师生健康心态、发现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建设优质教师团队……这些方面的进步情况!”

当“进步情况”这个词掷声而出,在座的“壮腰”校长不约而同鼓起掌来!

这是他们需要的考核指标,也是学校师生需要的!

“进步”的认可,对于一直苦苦挣扎于排名泥泞中的“壮腰校”来说,无异于往其基底之下注入大量得以支撑根须的良性土壤,让这些“开始茁壮起枝干的苗木”不再因“外界的风力吹拂”歪歪斜斜,不再难以勇敢站立!

看着情绪振奋的校长们,方处也感觉有热意从透心涌动,畅然招呼着:“那我们抓紧进行一些个别问题的议程,然后一起好好看看田子园学校的进步。晚点有几个报社的记者过来,对田子园进行专项报道。这也是我们在宣传层面上,多接‘壮腰校’的地气,力争让报道务实、写真,展现你们取得的进步!”

指导团的专家代表却还有提醒:“大家别忘了,既然考核紧接各校‘地气’了,你们进行新学年教学计划时,别忘了更多接学生的‘地气’,提醒老师们避免单一追求考试成绩,要更多地从他们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等开学,我们再进各校时,希望能看到这方面的有效实践……”

***

“噢~,为什么不安排记者先报道我们的学校啊?姑姑,您和章校也不争取一下?能上报纸很炫的!噢~~,要是我有机会作为教师代表说话,我肯定会争取!”

快速处理问题的会议很快结束了,与记者一同参观田子园学校的过程让人欢欣,也更加激动了秦不觉的心情。

走在全新的“农村校”内,听记者采访询问田子园的各项发展,秦不觉的脑中开始迅速复刻对嘉桥中学、松宁三中的媒体宣传框架。

小伙子真恨不得明天几大报刊的版面上也能出现自己和姑姑所在学校的报道。

听这家伙像家里柯基小狗一样直着脖子仰天“噢噢噢”地连声嚎,秦元玉又好气又好笑:“哪有你这样抢风头的?人家田子园只用了一年多的‘壮腰’,就实现了生源的部分回流。你没听靳校长说,新学期,以前招不满两个班的一年级已经能招到三个班的新生了?我们还没做到这种程度呢。”

“那是因为他们的教学楼、教学设施是全新的,一点都不像印象中的农村校!”秦不觉不服气地争辩:“比我们嘉桥、比松宁三中都新得多,校园各处看着和示范校一样漂亮。不,比我爸、比您之前的示范校条件都好!”

“你留意得不错!”章形树给予表扬:“田子园虽性属农村校,可建设标准与城区学校没有差别,而且严扣最新的建校要求。我们东海市就是要缩短、消除市区校与农村校之间的办学距离。”

汪进军跟着说:“如此做法,也是紧接新城区、新农村发展的地气。大家亲眼看到这样的情况,自然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送孩子就地入学,而不再硬钻市区校的牛角尖。”

秦元玉由此想到转职松华实验的陈林浩,为他拥有的就职新环境高兴。

几人此时为等待还在接受采访的靳芬,站于田子园操场的边上,就听操场边的围栏外传来行人的议论:“哟,没想到田子园的面积这么开阔?跑道好宽啊!那教学楼边上的一幢是体育馆吗?”

“哎,之前有面对社区居民的校园开放日,我让你来,你看不起这里,还不肯来。我进去看过,那体育馆一楼有室内篮球场、排球场和室内高尔夫球场,二楼是连片的羽毛球场和舞蹈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