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问题军团

在烈日下,士兵们汗流浃背,却没有丝毫怨言。他们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卫家园,保卫亲人。

刘协看着这热火朝天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雁门关一定能够重获新生。

日子一天天过去,修复工程也在不断推进。城墙逐渐增高加厚,城门焕然一新,瞭望塔高高耸立。关隘内的防御设施也一一完善,陷阱布置得巧妙而致命,箭楼威武雄壮。

在修建雁门关的同时,刘协自然也没有闲着,先是把被鲜卑人劫掠的财物和女人,派人送回他们的故土,对遭受破坏严重的村落,重新进行修葺,并适当的提供了补偿。

很多村落都被放火烧毁了,刘协深恶痛绝,在安抚百姓的同时,也暗暗下了决心,对待这些外族,就不能客气。

这一日,司马懿来到刘协的大帐,禀报道:“陛下,中部鲜卑轲比能派来使臣求见。”

“轲比能?”

这个名字,刘协并不陌生。要说自檀石槐死后,所有鲜卑的部落首领里面,最值得引起重视的,一定是柯比能!

和连、魁头、骞曼、步度根这些人,都没有太高明的谋略,也没有一统鲜卑的雄心壮志。

但是轲比能却很有能力,他不断的向汉人学习,学习汉人的文化,学习汉人的技术,只要是对鲜卑有用的东西,他都学。

他把学到的这些,用来壮大鲜卑的实力,不断的提升他自己的名望,最后再反过来对付汉人。

总之,曹魏时期,轲比能前前后后,反叛了好几次。

这可不是好兆头,这说明什么?

说明轲比能很懂得审时度势,有机会,就反,没机会,就缩起脖子称臣。

“仲达,你对轲比能这个人了解多少?”

“陛下,臣多少还是了解了一些。”看来,司马懿私底下还是做了一些功课的。

“轲比能的部落在幽州的代郡、上谷等地,他隶属于中部鲜卑,表面上他是臣服魁头的,毕竟,魁头是公认的鲜卑首领,但实际上,轲比能却不受任何人的控制,一直在中部活动,不断的积攒力量和实力,在当地很有名望,深受拥戴,这些年,他一直派人向汉人学习,也鼓励和汉人进行贸易往来。”

刘协点了点头,称赞道:“看来你很用心,但你觉得,轲比能能为朕所用吗?”

“能!”

刘协示意他接着说,司马懿分析道:“西部鲜卑和我们敌对,东部鲜卑保持观望,没有任何的表态,在这个时候,轲比能却主动派遣使臣和我们联络,显然,他是想主动向我们示好,一来向我们表明诚意,支持我们讨伐魁头的部落,另一方面,他这也是为了自保,希望陛下不要对他的部落用兵。”

“让使臣进来吧,朕倒要听一听,他究竟会说些什么。”

果然,不出司马懿的预料,使臣带了好多礼物,一见到刘协,就主动磕头,说了好多恭维讨好的话。

“陛下,之前轲比能首领就劝阻过魁头,让他们安分守己,不要去中原滋扰生事,可是魁头却不听劝,执意带人入境劫掠,听说陛下要亲征,我们首领是非常支持的,他还愿意派兵助战,帮助陛下征讨魁头的残部。”

刘协欣慰的点了点头,“好,你先下去吧,朕明日再给你答复。”

典满把使臣送了出去,不一会,刘协便把庞统等人都叫来了。

都是问题军团的成员,大帐里的气氛显得非常的诡异,法正、庞统、司马懿这些人,都是绝顶聪明的。

彼此对视了几眼,几人心里都有些尴尬和羞愧,大家都明白,他们都属于上过皇帝黑名单的人。

让这些人在一起,刘协大有用意,这里面,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镜子。

只要看到别人,就能对自己起到提醒和警示的作用,这个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刘协环视几人,审视了一会说道:“诸位放心,只要你们能为朕分忧,能为朝廷立功,朕自会论功行赏,之前你们做的事情,都不怎么光彩,但朕愿意给你们立功赎罪的机会,希望你们都能好好的把握,好好的珍惜。”(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