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问题军团

“那陛下临行前,就没留下什么话吗?”

士燮心中叫苦不已,这叫什么事啊,皇帝出征了,自己又不能离开,难道就一直留在洛阳干等着吗?

荀彧又安慰了他几句,让他耐心等待,如果事情顺利的话,陛下很快就能班师回朝。

……

旌旗蔽日,尘沙漫天。

浩浩荡荡的大军在刘协的率领下,向着雁门关进发。马蹄声如雷,震得大地微微颤抖,士兵们的步伐整齐划一,盔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冷冽的光芒。

刘协身骑白马,目光坚定而深邃,心中满怀着对家国的忧虑和担当。

当这支威武之师终于抵达雁门关时,眼前的景象让刘协的眉头紧紧皱起。

曾经雄踞边疆、抵御外族入侵的重要关口,雁门关如今已尽显颓败之象。

城墙的砖石班驳脱落,仿佛是岁月无情侵蚀留下的伤痕,城门的木质部分腐朽不堪,瞭望塔上的旗帜残破,在风中无力地摇曳着。

刘协缓缓下马,踏着脚下的乱石,一步步走向那破损的城墙。他伸出手,抚摸着那粗糙的砖石,触感冰冷而粗糙,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如今的沧桑。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痛惜和坚定的决心。

“作为抵御外族入侵的雁门关,怎能如此破败?”

刘协的声音在寂静的关隘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身旁的将领们纷纷低下了头,他们深知这雁门关的现状是对社稷安危的巨大威胁,难怪这些年鲜卑人屡屡入侵,不仅雁门关残破,原有的驻军也少的可怜,整个并州的边防都值得深深的担忧。

触目所及,虽然雄关依旧坚挺,可残破的景象,却让刘协的心情不怎么美好。

刘协转身,面对着众将士,大声道:“雁门关,乃我大汉抵御外敌之重要屏障。如今它年久失修,若外敌来犯,如何能保我子民平安?朕决定,重修此关,加固城防,使之重新成为坚不可摧的堡垒!”

吕布带头高呼:“陛下圣明!”声音响彻云霄,仿佛要将这天空都震破。

刘协望着眼前一张张坚毅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深知,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为了国家的安宁,为了百姓的幸福,他必须迎难而上。

刘协把庞统叫到跟前,叮嘱道:“即刻着手勘察雁门关的地形,制定详细的修复计划。务必做到周全细致,不容有丝毫差错!”

刘协身边的问题军团,都是能人,庞统、司马懿、法正、张松、孟达……,他们全都归刘协亲自指挥。

他们不是想做事吗?不是渴望建功立业吗?刘协都会满足他们。

庞统马上领命,开始勘测地形,进行布置。

刘协也在雁门关扎下营寨,吩咐吕布派人打探鲜卑人的情况。

大家分工明确,迅速展开了工作。刘协则在关隘中踱步,思考着如何能让这修复工程尽快完成,又能确保质量上乘。他抬头望着远处的山峦,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雁门关重新焕发出昔日的辉煌。

没过几日,庞统就向刘协呈上了初步的勘察结果和修复方案。

刘协仔细聆听着每一个细节,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他深知,这修复工程关系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

“朕觉得,城墙的高度还需增加,厚度也要加强。城门要换成更为坚固的材质,瞭望塔的数量也要增加,以确保能及时发现敌军的动向。”刘协目光炯炯,语气坚定。

庞统用力点头,把皇帝的意见记在心里。

“此外,关隘内的防御设施也要重新布置。要设置更多的陷阱、箭楼,储备充足的粮草和兵器。”

刘协继续说道:“朕要让这雁门关成为外敌无法逾越的天堑!”

接下来的日子里,修复工程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又从附近招募了许多的工匠,士兵们和工匠们齐心协力,搬运砖石、木材,砌墙筑城。刘协时常亲临工地,视察工程的进展情况,为将士们加油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