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块林家和张家承包了。
可钱才是最大的难题。全村唯一的共同财产就是白云山租金, 目前为止算上利息也只有二十万, 修一条保守估计十公里的路……只能算杯水车薪。
可所有人眼前闪现的都是白云山的“腰带”,能推独轮,可骑摩托, 还能跑马车驴车,如果陈家坪也能有这么一条纽带……光想想就让人激动。
张灵坤提议,不如上政府民政部门问问,有没有这方面的项目资金,即使是无息贷款,村民们也乐意。
村长人老了,这么多年走山路也习惯了,不爱出这个头。张灵坤叫上林大伯,和村里几个会说话又有意愿的年轻人,自己上政府求助。
也算他们运气好,正赶上县政府有一批高寒山区基建资金,陈家坪每一项条件都符合,村民们又锲而不舍,天天上门口守……没半个月还真守下来了。
整整三十万,全是政府给的财政支持,不是贷款。听说是跟全县一百多个自然村竞争来的,全村欢呼雀跃,恨不得张灯结彩放鞭炮庆祝。
一下子凑出来五十万,林大伯又号召大家凑人头,按每人五百块的标准来,多退少补。
陈家坪是个大村子,全村一百九十多户人家,总人口达八百九十口之多,除去六十五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一共七百五十口。
虽然人头费太高,有些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得一次性拿五六千出来,但他们看见了林大伯家修路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带来的利好,所有人卯足了劲,凑!
只要户口在陈家坪,就连王亚军他妈也得凑,不凑也行,以后不能走公路,不能坐车,走一次就给村里交过路费。
很快,村民们集资的三十七万到位,开工。
之所以要准备将近九十万,是因为陈家坪地势高,必须尽量降低坡度,公路只能盘山,里数增加的前提下,还会占用到村民土地,涉及到赔偿问题。
一面挖一面谈,一面谈一面赔,每天从早七点到晚七点算一个工,中午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全村老少纷纷出动,因为到后期如果钱有剩的话,可以补成工钱给大家。
郭老在前头测量,挖掘机在后头开路,村民跟着挖,首先把横亘在荣安和陈家坪之间的石头山炸掉,没半个月就露出一段宽约六米的公路,所有人精神大振。
有了路,可就有了机会,有了钱啊!这半年村里墙上刷的石灰字都是——“要致富,先修路”“要想富,少生孩子多修路”。
村民们热切的内心,可见一斑。
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到2002年4月中旬,通往陈家坪的公路终于全线通车!所有在外头的旅人学生都提前接到消息赶回来,雨桐和阳子也头天晚上就赶到家,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事后几十年回想,林雨桐都觉着,这一天是陈家坪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天,不止是集体智慧集体力量的完美体现,还竖起一块里程碑——从原始社会正式步入现代社会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