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你就是那个小丫头?都长成大姑娘了。”郭老看了看雨桐,又对雨薇点点头。

“那小子求了我一晚上,原来就为了给你们家挖条路,还把我这把老骨头拉来,都快颠散咯。”

林雨桐红了脸,这位郭教授讲话也太直白了吧,要是大人听见,还以为她跟沈浪怎么着了呢。“麻烦郭老师了,非常对不住,您就在家里歇着,我给您跑腿传话。”

郭老爽朗大笑,“别别别,那小子火急火燎,我得看看去……顺便也看看山山水水,看一年少一年咯……”老爷子背着手,又出门了。

雨薇还算懂事,赶紧给帮忙的工人送了两大壶凉开水,“又挖十多米了,好快呀!”

没想到进度这么快,林雨桐也非常意外,别的忙帮不上,就帮着做几顿油水丰厚的饭菜,一天三次送水。

山腰处海拔还不算太高,大伯借来抽水机,直接把水抽上去,太高的山尖就没办法了,只能等着路挖上去再想办法。

郭老和他带来的十几名工人,再加村里二十多号壮劳力,披星戴月,花费整整二十七天,终于把盘山小路挖到山顶。

从高处俯瞰,一条弯弯绕绕的土红色绸带缠在白云山腰间,在青翠欲滴的山林里,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路一通,毛驴和小马派上用场,大伯架个平板车在后头,由它们拉着“哒哒哒”的跑,上山下山都省力多了。

生产工具的改进,必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林大伯真切体会到了交通工具的重要性,靠着马车驴车,运水运肥啥的,三十分钟就能跑个来回,一气儿可以运几百斤,抵得上五六个壮汉的劳动量。

下山也不用空车,沿路捡拾些落叶枯枝啥的,烧火做饭都不用单独耗柴火。

而从此时开始,陈家坪也悄悄发生了某种变化。

2001年4月12号,三分之二的村民联名要求修公路。

第081章

陈家坪村民要修路, 方圆十公里都震惊了。

因为整个荣安镇十七个自然村里, 除了乡道周围的村子, 十三个村没有公路。这意味着进村只能靠走, 就算是十万火急病得只吊一口气也只能走路出村, 顶多有辆摩托车算不错的。

而一旦修了公路, 进出方便后,村民们的农产品能带到市场上贩卖,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外头的东西也能进到村子, 譬如鲜肉嫩豆腐嫩豆芽, 都是改善村民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

好处谁都知道,可修路不是挖几锄头就行, 开山炸石, 铲土填河, 都是大工程。一得有钱, 二得有技术, 第三还得有工具。

陈家坪连续开了六次村民大会,技术和工具由林大伯出面找沈浪, 沈浪请郭老再次伸出援手, 只收他们工人的基本工资, 提供一日三餐和住宿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