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闲下来想起戴梓的奏章,就问康熙,“两个太少了吧?”
“戴梓一个人也带不了太多,精力用在教徒上,他可就什么都做不出来了。”康熙提醒他。
刘彻点头,“我知道。但是指望师傅教会徒弟,徒弟再传徒弟,等你我寿终正寝,也难教出十个人来。”
“你想怎样?”康熙问。
刘彻托着腮帮子,望着院中被狂风卷起的尘土,往南边努一下嘴,“像国子监那样?”
康熙惊讶道:“戴梓开班授课?”
“我是这样想的。可是戴梓一个人,精力有限,一天上一个时辰,他至少要准备半天。这些去掉,就没时间制作鸟铳和大炮了。”刘彻道。
康熙刚才感到吃惊,正是因为他知道刘彻不可能让戴梓把主要精力放在授课上,他便以为自己理解错了,“让别的人先教,比较难懂的让戴梓上。五天上一次课?”
“五天,还行。”刘彻应下来,停顿一下,看向康熙,“我担心他不会教。教徒弟和教学生不一样。”
康熙笑道:“这点你放心,以朕对戴梓的了解,他一定能教好。”
刘彻看向他,没糊弄我?
康熙摇摇头。
刘彻立刻宣工部尚书,把此事交代下去。
翌日早朝,再次看到便宜儿子从四个增加到六个,刘彻有那么一瞬间不习惯。随后想到五阿哥和七阿哥没什么事可做,刘彻就问五阿哥和七阿哥,谁对工部感兴趣。
五阿哥说他想去兵部,为大清开疆辟土。七阿哥便说他去工部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