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摇摇头,“匠人不好找是因为少,而少的原因是要服劳役。”

“劳役?”刘彻眉头动了动,“给你做事也得服劳役?”

康熙:“给你我自然不用。问题关键你让他做一万支鸟铳,戴梓就想找年轻的能工巧匠。这类匠人脑子聪明身体好,天赋极高,不论在哪儿做事都前途无量,不可能为了戴梓辞工。因为戴梓找人的时候,也没说让他们去做鸟铳和大炮。”

“当然不能说。”刘彻不假思索道,“老百姓会以为朝廷又要打仗,闹得人心惶惶,那些时刻想要推翻你的人一定会借机生事。”

康熙点头,“你当时不准戴梓大张旗鼓的找,朕也想到这点。朕这几天就在琢磨,直接取消匠籍,匠人不用服劳役,戴梓就好招人了。”

“你确定?”刘彻道,“取消的话会少很大一笔银钱吧?”

康熙仔细想过,“没多少。”

“那就取消。”刘彻道,“明日早朝颁旨?”

康熙摇摇头,见他露出疑惑,“快过年的时候再对外颁布,让老百姓高兴高兴。”

这个主意不错。

除夕前一天/朝廷废除匠籍,果然如康熙所料,百姓拍手称快,举国欢庆。

刘彻来到大清的第三个除夕就在这个氛围中度过。不过,过年那几天他是灵魂状态,因为他实在不想祭拜康熙的祖宗,更不想跟他后宫那些嫔妃周旋。

春节过后,戴梓再次出去找人,果然比年前好找。

并不是能工巧匠辞工了,而是不用担心成了匠人要入匠籍,报名的人多了。

人多选择多,没几天戴梓就挑十位脑子活泛,手也巧,年龄不大的学徒。

戴梓精挑细选的人也没让他失望,在营区待半个月,很多东西就上手了。戴梓挑其中两个做事格外认真的亲自带,禀告朝廷之后,就把两人收为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