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第 44 章 考大学

这时候,江明彦过来了,手上拿着一个信封,信封上北大两个字特别显眼。

张惠笑道:“妈,我考上北大了!”

“真的?”

张惠听到电话那头猛拍大腿的声音,还有她妈夸张的笑声,她妈叫她爸过来听电话。

张高义忙问:“考上了?”

“嗯,刚拿到录取通知书。”

“真好,真好啊,你和你二哥两个人,真是……”说到动情处,张高义声音哽咽。

“爸,好事儿,又是大过年的,您可别哭。”

没听到她爸说话,电话被她妈抢了:“惠惠,你好好过年,等开春了,我送你二哥去上海读书,然后从上海坐火车去北京看你去。”

张惠惊讶:“妈,您绕这么远?”

“哈哈哈,反正我不上班,有空闲,我不趁这个时候出去走走,还等什么时候出去?”

在旁边听到一句的江明彦,小声跟媳妇儿说:“咱妈心态可真年轻。”

张惠笑了笑,招手叫儿女过来跟外公外婆说话拜年。

这个电话打了好长时间,张惠一点不心疼钱。这个电话不在家里,在家属院里,打电话虽然方便,但是也要花钱。

看电话的大爷羡慕道:“我家要是有孩子考上大学,我也舍得花钱挨个给亲戚家报喜。”

这个年注定过的很快乐,全家都为她考上大学庆祝,大年三十吃年夜饭的时候,涵涵都端着汽水过去和妈妈碰了一杯。

涵涵心里可高兴了,以后家里就不只她一个人上学啦!

大年初二去江明彦舅舅家,嫁到江家这么多年,几乎每年过年都来潘家拜年,只有今年,张惠罕见地看到舅妈真诚的笑容。

连给红包的时候,也不像往年舅舅给两个,而是舅妈亲自过来塞红包。

张惠比大嫂多了一个红包,说是庆祝她考上大学。

何丽娟还好声好气地问小姑子:“惠惠考上这么好的大学,你们家要请客庆祝一下吧?”

“你们要是人手不够就说一声,我有空,随时可以去帮忙。”

潘乐晴矜持地笑了笑:“要办,家里人商量了一下初六办。谢谢嫂子好意,惠惠家有人帮忙,就不麻烦嫂子了。”

“哎哟,初六这个日子好,那天正巧是周末休息,大家伙儿都有空。”

潘乐晴客气地笑了笑。

苏棠躲在一旁偷笑,小声跟张惠说:“咱妈今天心里恐怕高兴疯了。”

张惠看一眼舅妈,又看一眼婆婆,瞧婆婆努力抿嘴的动作,笑意止都止不住。

苏棠拍拍张惠肩膀:“等回去了,咱妈肯定要好好夸奖一番你这个给她长脸的功臣。”

张惠摸摸她的肚子:“你也不差,前天奶奶还说,咱们江家有咱们这两个好儿媳,脱掉了几代单传的帽子,现在是儿孙满堂。”

苏棠哈哈大笑,可不是嘛!

妯娌俩互相吹捧着,乐开了花。

吃了午饭后,潘乐晴没有跟往年一样吃了饭就走,而是多坐了会儿,等到半下午才走。

今天晚上还是要回江家老宅住,明天他们才回花枝巷那边。

晚上回去,如大嫂所说,张惠果然被婆婆夸了,婆婆不仅嘴巴上夸奖,还给她塞了个大红包。

“何丽娟都给你红包,我这个当婆婆的不能小气。”

张惠真想喊一声婆婆大气,捏一捏这个厚度,至少有六百块钱吧。

晚上回房间一看,八百。

第二天走的时候,爷爷奶奶也塞了张惠一个大红包,张惠跟江明彦说,今年真是发大财了。

等到初六请客吃饭,张惠又收了一波红包,张惠记账的时候算了个总数,今年过年,算上她和儿女们收到的红包,加一起居然有小三千。

妈耶,这可是平均工资三四十块钱的年代,她过年收红包就能收到这么多?

算上年前婆婆给的那两千块钱,张惠忍不住,拉上江明彦出去消费,把钱花光了才回家。

过完年,很快开学了,张惠要去学校报道。

江明彦今天上班,没办法陪她去,涵涵想去,但是今天在下雪,天气冷,张惠把她留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去。

到了学校门口,那叫一个人山人海,一个个都扛着被子,身上挎着个大包,包里面还叮叮咚咚地响,一听就知道,不是饭盒就是瓷杯或者水盆一类的东西。

张惠双手揣兜里进校门,和其他报到同学搬家似的模样相比,张惠就特别引人注目。

当然,除了她什么都没带之外,她的长相也格外引人注目,她身上的纯白的呢子大衣吸睛能力也不差。

张惠看到文学院的牌子,小跑两步过去排队,轮到她,登记的男同学多看了她一眼。

对比了一下证件,确认无误后,热情地给她办理了入学资料,还问她住不住校之类的话。

张惠肯定不住校,她每天都要回家。

“同学,我建议你还是住校吧,我们每天的课很多,你要不住校,每天上下学会很累。”

张惠摇了摇头,她是有家有口的已婚妇女,真不方便住校。

“啥,你结婚了?”

“怎么,看不出来吗?我孩子都三个了,我大女儿去年秋天都开始上学了。”

那位男同学认知打量了张惠,确实是看不出来。

人跟人,真是不一样啊。

排在张惠后面的女青年叹息一声,她抱着一卷半旧的棉被,露出来的手被冻的通红。拿到通知书后,一路赶火车来学校报道,几天没洗头,头发油成一缕一缕的,脸也不怎么好看。

张惠办完入学,扭头要走,转身的时候不慎踩到了女同学放地上的行李,连忙笑着道歉。

“没关系,本来也不怎么干净,我自己放地上的。”

张惠再次道了歉才走。

女同学往前走一步,交出自己的证件,心里忍不住感叹一声,人善心美,以后她就要和这样的人当同学,从此以后,以前那些歇斯底里的过往,都和她一刀两断了。

张惠办完入学后,去指定地点领了书就回去了。

下雪可真冷,张惠戴着手套抱着书在公交站台等了十多分钟公交车才过来。

下雪天车子开得慢,等车子到花枝巷外面那条街的站台时,张惠下车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身体僵硬的跟个机器人似的。

都是冻的!

张惠敲门,凯叔第一时间跑过来开门,见是她,连忙接过她手里的书:“放书房?”

“嗯,谢谢。”

“您甭客气!”凯叔笑着往书房去。

万婶在屋里看着两个孩子,张惠不着急进去,去厨房一趟,六嫂正在准备午饭,灶台里的火烧的旺旺的。

“回来了,今天学校报到怎么样?”

“人多得很,我去的早,倒是没排队多久。”张惠坐在灶台前烧火,搓了搓手:“就是太冷了,坐车回来的时候我感觉都要冻僵了。”

六嫂笑道:“我就说吧,还是穿棉衣暖和,你身上这个什么羊绒大衣,穿在身上看着挺好看,要说暖和,还是得咱们的棉大衣。”

“对了,你不是有两件羽绒服么,你嫌棉衣笨重,你穿你的羽绒服,那个不比你身上这套暖和。”

张惠叹息一声:“这不是想着第一天到学校报道,想穿好看点嘛。”

“哈哈哈,都当妈的人了,还管什么好看不好看。”

“当妈了也要穿的好看,你自己穿的好看了心情难道不会更好点?”

“也是哦。”

六嫂满脸欢喜:“我跟你说个事儿。”

“啥事儿?”

“去年我不是见你们在买院子么,我和虽然没那么多钱,也想买套房子,就和万婶他们商量,最后我跟万婶两家在前头石墨巷里面的筒子楼里分别买了一套两室的房子。”

六嫂才来家里干活的时候,听说买房子能落户,她就动了心思。这些年她就一直在努力存钱。

她的工钱加上逢年过节给的红包,一年下来能存下三百块左右,工作这么些年也小有积蓄,买不起院子,筒子楼还是能买的上。

六嫂一心想买房,这些年也一直留意着,知道石墨巷那边有人想出手房子,就拉着万婶去看。

“不错啊,能买到两室的房子。”

六嫂不好意思笑道:“缺了点,找万婶他们借了一些。”

凯叔原来是当兵退伍,原来手里就捏着不小的家底,在这里上工包吃包住,这些年又存下了不少。而且,凯叔和万婶他们夫妻两个人挣工资,比六嫂更能攒钱。

“那也不错了,你能攒下一套两室的房子,真够厉害的,恭喜恭喜。”

六嫂笑的痛快,这有了自己的房子后,虽然还是住在主家,那种感觉大不一样。

张惠听到他们都买了房后,挺为他们高兴,现在北京的一套房,就是他们以后晚年的保障。

张惠是个听劝的人,主要是身体也扛不住,第二天去学校上课的时候,换了身羽绒服穿上,顿觉浑身都暖和起来。

坐在学校犹如冰冻的教室里,她的手脚都暖的很。

张惠认真听讲,有些人上课却在走神,心思都落在她身上了。

开学一周后,张惠听一个关系不错的女同学说,有个男同学在打听她的消息。

张惠无语:“我以为全班都知道我结婚生子了。”

女同学笑着说:“下次你把你男人和孩子带来上课,那些男同学就肯信了。”

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