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春,幕府发兵十五万讨伐长州叛乱,军费开支浩大,京畿之地又闹饥荒,实在无力赈济灾民,于是京都奉行所便派使者持书上安国寺募捐,请安国寺长卿大僧都拿出个一两万贯,充作粮款赈灾。
本来这点钱对于安国寺来讲,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偏生这位大和尚生性吝啬,全无一丝慈悲心肠,居然对赈济之事一毛不拔,坚决不允,胡说什么:“……这天下只有俗人给庙里送香火钱的,岂有官府化缘到庙里的怪事?若要和尚交出寺中财宝,除非如来佛祖显圣,与洒家放对赢了!”
临到末了,甚至还把京都奉行所派去的使节乱棒打出,让一众僧兵推下山门,跌了个头破血流。
幕府奉行官闻讯大怒,立即发兵两千讨伐安国寺,不想安国寺方面居然亦点集精壮僧众,凑齐八百兵马,各执薙刀禅杖、弓箭火枪,也没有笼寺自守,而是气势汹汹地下山迎击敌阵!
第一百零二章 名将一去不复返(下)
按常理来说,足足两千名正规的幕府官军,于毫无险要的旷野之上,列阵迎击八百名仓促纠集的寺院僧众,怎么看都没有会输掉的道理。
问题在于,这世界上就是有那么多的事情,与道理之间完全是绝缘体。
江户幕府的旗本武士安享太平数百年,早已是完全不习战事。其中那些常住在京都的家伙,更是整日以参禅礼佛、附庸风雅为荣,和公卿一样轻贱鄙视弓马之术,结果搞到越是正规军就越没有战斗力。
临到此番仓促出阵,京都武士居然一个个畏缩不前,百般求免,纷纷花钱雇佣市井流氓,甚至强拉患病乞丐凑数,搭配征发的农兵也是以老弱病残居多……兵员素质既然这般糟糕,配发的刀枪兵刃自然同样是锈蚀不堪,火枪火炮之类的西洋火器更是一件也无。
而且,在出征的时候,整个讨伐军从上到下都没想过会真正爆发什么恶战,一心只打着幕府葵纹军旗一到,无赖贼秃立刻自缚就擒,金银财宝双手奉上的如意算盘……
而安国寺长卿大僧都原本乃是放高利贷的出身,寺内僧兵其实有一大半都是他的打手,装备自然不坏,这些年又是整日里忙着欺压良善、追帐抄家、拷逼债户,乃至于假扮盗贼攻打豪族宅院,劫掠过路商旅,大干谋财害命的勾当,在接连不断的小规模高烈度流血冲突之中,很是锻炼出了一身凶悍本事……
于是,这些不知从哪个旮旯里拼凑出来的幕府军,跟安国寺的护山僧兵才一接战,就仿佛羔羊遇见了饿狼一般,先是如砍瓜切菜一般被杀翻几十人,接着便是纷纷哀嚎着一哄而散,逃了个无影无踪。安国寺长卿大僧都趁胜追杀数十里,又在京都街道上提着人头耀武扬威了大半天,吓得幕府奉行官扮作乞丐连夜出逃,这才心满意足地收兵回寺,而京都奉行所的摊派募捐之事,自然也就没了下文——于是当月就有两万多难民在京都饿死,腐烂的尸体无人处置,层层堆积于河川之中,把流水都给堵塞了……
当然,与京都兵变之后在近畿发生的人间惨剧相比,这点死亡数字也就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安国寺长卿大僧都由此一战成名,被比睿山佛教界誉为“金刚转世”。
因为这年头世道大乱、战火蔓延,而比睿山佛寺僧侣又安享富贵多年,大多文弱不堪,十分畏惧兵祸,又不能不设法筹划防备。于是,最能打的安国寺长卿大僧都就趁机脱颖而出,真正地把自己的大僧都虚衔变成了实职,开始以最高僧官的身份,统领比睿山佛寺的一切军政事务。
——忌讳杀生、讲究仁爱的佛教徒,居然要在寺院僧侣的领导下,组织军队割据自立,本身就已经显得很荒谬了。还要让这样一个贪婪好杀、人品卑劣、铁石心肠的著名恶僧来当最高领袖……只怕是不管佛祖释迦牟尼陛下的脸皮再怎么厚实,也要羞愧得有些脸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