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页

兴宋[校对版] 赤虎 2174 字 2023-03-15

黄娥咬了咬嘴,回答:“哥哥曾经跟我说,有钱人分三种:一种人有了钱,立刻把银两铸造成别人搬不动的巨型银锭,并把这种银锭悄悄埋入地下,连子孙都不敢随意告之——这种人叫做守财奴,钱在他手里基本跟没有一样,他只是替别人守财而已;

还有一种人,有了钱摆在明处享受,买两碗饭吃一碗倒一碗,什么东西好吃什么,看似今生把该享受的都享受了,死而无憾了。可这样的人,活着遭人羡慕嫉妒恨,即使这辈子费尽心力守住财产没被人夺了去,幸而得善终,子孙后代也常遭报应;

还有一种人,有了钱不摆在明处,花出去购买人心,或者投资——哥哥说,购买人心也是一种投资,而且是回报率很高的投资。哥哥说,这样,钱才能如流水,源源不断流出流入,永无止境。

这次我在海州城幸而得到哥哥的庇护,有了一点自己的空间,有了一点自己的闲钱——孙伯,哪怕把我所有的钱财花出去,换来更多的一点点自由,我觉得值。钱财算什么,花出去能买到人心,那么总有一天会有回报,过去我不明白这个道理,如今,我不做守财奴。

哥哥专门请了闺学教导,端午过后,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过教授的内容都是哥哥制作的课本……孙伯,这样吧,你以后每天陪我去闺学上课,我再留下几个仆人——就是哥哥手中的黑童子,让他们留下伺候舅老爷,不缺舅舅每天的饭食——这份供养娥娘拿得出,再多,恕娥娘有心无力。”

老苍头想了想:“这样也好,姑娘搬出去别院居住,外人再也说不上姑娘的闲话。至于姑娘今后还每天要去大郎的院子,那是去闺学上课,读书上学,谁敢胡言乱语?

舅老爷这头啊,咱留下童子,一边照看房屋,一边做些简单饭食,舅老爷每日能见到姑娘,也是姑娘读书上学的见证人。咱照顾舅老爷每天三顿饭,早晚彼此见一面,其余时间,舅老爷是游学也好,会友也好,都与我们无关——如此算一下,倒也花不了多少。”

黄娥与老苍头私下里算账,守候在衙门口的段小飘见时穿重新出现,立刻领着铁匠铺的兄弟围了上来,一付阻止他人靠近的模样。刚才环娘没有进衙门,她守在马车里等候,这会功夫跟铁匠们混熟了,还能在时穿身边钻来钻去,但其余人嘛……路上,时穿屡次召唤林翔上前,都被那些铁匠们又意隔开,直到抵达黄娥新租的宅宿务上房,时穿才找见机会,扯住想跟随黄娥进院的林翔。悄声问:“林兄,黄娥的母亲陪嫁价值多少。”

林翔看了时穿一眼,又紧张不安的看着院门——此时,他们是在院外说话的,走进院内的黄娥,回身见到时穿没有跟上,脚下曾停顿了一下,但发觉舅舅也没跟上来,她立刻放心的继续前行。

林翔回答:“一百万钱。”

“一千贯,怎么会有这么多?全花光了?怎么可能?”

第137章 一段佳话

林翔看外甥女进入院中,追也追不上了,这时,铁匠们走上前来,裹住了时穿与林翔,挡在宅宿务的院门前……林翔看架势,铁匠虽然围出了一个私密的谈话空间,但分明是不想别人听到这里的谈话,他索性站住了脚,与时穿聊了起来。

“一百万钱,听起来很多,但时兄也要想到,京城物价有多贵,黄兄参加了五次州试,这才考上了举人,然后是奔波省试——每次前往京城,算上路费以及一个月的住宿、吃饭、会友、宴客……往少里算,一百五十贯算是紧巴巴的了。手稍微松点,两百贯都不够。

黄兄曾参加五次州试,虽然人都说穷文富武,可穷书生也得要笔墨纸砚吧——这东西怎么也比馒头贵吧?五次州试,三年一届,要连续考15年,读书写字考试十五年,算七百贯吧。

中举之后,虽然不用承担赋税了,但去京城参加考试,更贵。自王荆公(王安石)变法以来,各地物价飞涨,新党每天折腾,诸样新法之下破家逃亡的百姓何止百万,走出县城,大路上劫道的、敲闷棍的,喂蒙汗药,拍花偷窃的,现在都每人负责一段,分片大包干了。行路不安全——我听说长卿兄就是被打傻的,应该对此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