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许、刘两位礼部主事,面面相觑,轮流道:“顾大人,按周郎中的吩咐,我等已去拜会过严左丞、杜老先生,学了支持明年考试的章程……”因分过赃,再加上眼睁睁看着前礼部郎中崔匙卷着袖子在此帮顾越翻修宅院,他们不得不服。

“辛苦诸位。”顾越换好那袭墨蓝的飘逸衣衫,转出屏风,单独留下谷伯,问道,“方才你说,严左丞的内亲外戚几乎清清白白,‘几乎’是什么意思?”

“此事,严家也不欲张扬。”谷伯道,“左丞大人前妻,后来嫁给了蔚州刺史王元琰,然而这位王刺史,确实有些显而易见的污痕,若有人从这里下手……”

顾越道:“疏忽不得,这件事季云办不了,得劳烦谷伯亲自跑一趟,防患未然,既然在河北道,我现下就写信给张大使解释情况,让他协助你。”谷伯道是。

安排完这些事情,顾越乘上门口的双辕马车,命往北边两条街的徐府而去。

丹红的夕光,漫过西城墙,照在永兴坊门,百鸟在桂林间鸣叫,悦耳动人。在这个寒门与世族共居的坊里,依然还有推车贩卖胡饼的老汉,和书生们说着当年那位大才子顾顺一步错,步步错的悲剧,却也有人,开始指点状元府的牌匾。

徐青在门口笑意相迎,一袭官袍还没换,声音依然苍劲有力:“徐某的这片桂林,七年成活,七年抽枝,七年开花,一晃二十余年了,总算迎来顾舍人为客。”

作为执掌考功司长达十年的座主,徐青是看着顾越一步一步朝自己走来的。

哪怕是陷入了河阴那般的困局,此子不缀,亦能避横走纵,将计就计,以弃官之举,安然离开转运司漩涡,博得张九龄的同情,又以新科为一展才华之契机,引来严凌的瞩目,而后,弹劾侍郎萧炅,投其所好,立功正身,一跃而入凤阁。

只是,徐青无论如何没有料到,自己观察了半辈子的这位顾家的恓惶子孙,跌打滚爬而来,坐在石案对面,与自己谈判之时,竟然一个字都没有提过往。

顾越抬起头,把那些从树枝垂下的红绸捋得整整齐齐,扎好,交给徐府的侍者,笑着道:“实不相瞒,顾某也是今晨才得以确认,先父与徐员外是同年。”

徐青道:“这是事实,也是巧合。”顾越道:“不错,顾某不敢误会徐员外。”

往事不谈,只言当下。

顾越的来意,再直接不过,他想劝徐青让步,并公开写信,向考生贾权道歉。这样一来,在公文程序上,他就有充分理由驳斥对整改持反对意见的另两位舍人。

条件则更加无赖,从利益上而言,现吏部侍郎苏晋已有意把官员考功之权从下级官员手中收回,现礼部各级也已做好举办明年科举的准备,眼下,公文一旦通过,那么考功司立刻就会被一拆为二,瓜分得干干净净,没有徐青半点的荤腥。

徐青听完,苦笑道:“顾郎的要求,实在太无道理。”顾越直言不讳,如果徐青主动写这封致歉的信,还能保住官职,如不然,摊上贾权这样光脚不怕穿鞋的,继续告下去,喊下去,徐青不仅要丢官,一辈子的名声兴许都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