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苏安永远也忘不了自己亲眼看到李隆基的这一刻,这位被华夷九州拜为皇帝的人,浅眉银发,眼眸漆黑,举止平淡如水,却是他身边的那位惠妃娘娘,长眉连娟,微睇绵藐,是大唐倾注所有的文华和礼乐而浇灌成的一株杜若。

“花好月圆,不必多礼。”三千女伎的彩袖在麟德殿前飞舞,李隆基携过惠妃的玉手,唤众人平身,“朕代黎民百姓向天父与地母尽孝,来,太子……”

“奏坐部伎首篇,《景云乐》……”待女伎退场,几番觥筹过后,知内侍省大监高冯的嗓子又尖啼起来。苏安忘不了这一刻,其实是因为这一刻他什么都记不得。

他紧张得双腿发软,硬是被托着走上殿前。他的一双手抖得厉害,就好像根本不认识那琵琶弦。要命的是,散序只有丝乐,他的五弦若不弹,别人就弹不了。

当此关口,李升平手执木槌,轻轻敲一下编钟,所幸是这宫音,惊醒了苏安,他深吸一口气,一串轮指行云流水,终于弹拨出旋律来。紧接着,林蓁蓁的手指如乱珠飞溅在箜篌的弦上,毫无压力地衔接住开篇。苏安的手依然在颤抖,却因练习太多遍,已成为下意识的习惯,便是依着顺着,挺过了散序和拍序。

直至拍序结束,苏安才晃过神,在急急如雨的拍板声中,见林叶跃入堂中,眼睛倏地睁开,光芒四射,又一个空翻,落地轻如羽,迎来了高潮“入破”。

霎时间,舞乐满堂,琵琶珍珠,笙羽毛,笛流星,人声像风一样吟唱,十三弦筝和箜篌如阳光为云镶金,旅者奔跑的脚步是拍板和鼓点,林叶俯身抬举女姬的纤柔腰肢,抛向空中,任凭彩带翩跹旋转,又精准接下,步步稳重无声。

苏安看几位前辈忘情,手终于不抖了,也顾不得旁边谁在看,越弹越陶醉,越弹越陶醉……即便是有几下出错,宴饮也无恙,他依然能续曲。

一曲《景云乐》,足足缭绕半个时辰,曲终,苏安猛然一醒,魂不守舍地跟着其他乐伎伏地叩首,耳边嗡鸣一片,尽是宾客嗡嗡的赞赏与喝彩。

前殿的翰林中,有一个声音尤其清亮的,狂饮三斗酒,一边吟唱一边应制。

红锦何葳蕤,都人登云景。

香音追牡丹,入破颤金枝。

五弦覆葇荑,安钿当妩眉。

曲尽回身处,层波犹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