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你看你,都落榜无数次了。”苏安压住心头一阵莫名的惋惜,鼓励道,“若是哪天你真的金榜题名,别说苏十八,就大王八都行。”

顾越嗯了一声,揉着太阳穴:“也罢,不说远的,今年中秋节宫里办千叟宴,韩乐正向李大人推荐了你,特许你在殿前献艺。”苏安的眸子瞪大:“什么?!”

回过神,苏安才想起正事,其实他费尽心思侍弄这件竖箜篌,是为赠予一位无利之人,他命其名为回春,是为报答昔日开导之恩。

又是冬院训练之时,苏安坐在圆凳上,一首一首弹过韩昌君教授的雅曲,身边是许阔、孟月还有众多的日复一日刻苦训练却仍未出头的乐伎。

“师父,徒儿不肖,偷改《太和》之调,偷用杂家指法,且这竖琴,原本不属中原派系,只是,徒儿觉得音声不当划界,若是天籁,人人皆可赏其美。”

韩昌君拄着拐杖,微微笑道:“那不然,你以为为师的云雷琵琶是哪来?当年,裴洛儿一边说为师的技艺不如他,一边还送来这个琵琶,你说,气人不气人。”

借此吉言,中秋节前两月左右,苏安在太常寺对太乐鼓吹两署的考校中取得头名,又因其出身韶州农家之良户,承李升平推荐,拔为殿廷文舞郎。

第16章 景云

苏安终于能够穿着一袭体面的霜色圆领袍衫进入他日思夜想三载有余的夏院里习曲,曲为新版的坐部伎首篇——《景云乐》。

《景云乐》中舞伎八人,丝竹乐器二十一种,歌二人,鼓贝十人,相较于立部伎上百人的大规模演奏,曲风更为柔美,曲调更为精致。

至于新版,传言便是荷月,大明宫中的那位惠妃娘娘在的太液池行船,不意间落下一枚凤尾花簪,侍从沉湖去捞,竟是从一只老龟口中将簪子取回的。

圣上开颜,抱来琵琶将《景云乐》调式微调,命礼部于中秋佳节在麟德殿办一场千叟宴,请一百零八位耄耋长者,并邀天下文武共赏。

太乐署领旨后,夏院便开始排曲,苏安作为弹五弦琵琶的文舞郎,有幸和林蓁蓁等几位前辈一起被选中,跟着日夜练习,要赶在中秋前将曲子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