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里嘟囔着:这两个小祖宗这么难伺候,看看到了长安侯府还这么矫情?
对,她认为孩子们是矫情。
完全忘记两个孩子,还都不满七岁。
还需要大人的呵护,才能长大。
这一刻的她,根本就忘记杨家在京城里,也是有房子的。
杨家人并不见得愿意住在候府。
她是自作多情。
对于陈妈妈的想法,杨家人根本就不在意。
就在不久之前,余颖已经派出人把京城里杨家整理一番。
从一开始,她就没有打算住在长安侯府。
她可是记得一句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又不是没有自己的家里的房子,干嘛跑去寄住在别人家?
吃啥喝啥,都不方便。
一个不好,还要看人家脸色。
没有这个可能!
另外,对于那一家子人的屁事,余颖根本就不感兴趣。
住了好几天后,唐嬷嬷走进来,看见正在打坐的余颖睁开了眼睛。
“娘子,咱们现在可以走了吗?”
“我让你们办的事情已经做了吗?”余颖说。
“做了,奴婢按娘子的吩咐说的,绝对没有在话语中露出来对侯府的不敬。”唐嬷嬷说。
看着这位姑奶奶,唐嬷嬷十分恭敬。
即使她不怎么明白为什么那么做,但还是按着姑奶奶的吩咐去做。
这位可是很会算计人心。
已经让人传出,长安侯府的人慢待自家外孙。
这个过程,并没有夸大,也没有隐瞒。
说起来,哥儿姐儿真的是遭罪了。
要是按长安侯府的打算,只怕到了侯府,两个人就是不大病一场,也会是身体变虚。
就是现在,两个孩子也是好不容易养得好点的。
只是,以前调养的功夫都白费了。
都要从头再来。
这一点,郎中们都是可以作证。
余颖微微一笑,看着唐嬷嬷说:“你一定奇怪,为什么不夸大点?”
唐嬷嬷点点头,说:“是啊,按说咱们夸大点,没有错。”
“不必,不管怎么样,郎中咱们不必收买,有药方为证,一收买,反而透着咱们心虚。”
“唐嬷嬷,整个小镇的人应该是有不少喜欢八卦的。在传播八卦的时候,人们都会习惯性地添油加醋,根本不需要咱们去夸大,自然有人已经夸大。”
“那么咱们干嘛要去搞什么收买和夸大?”
“让那些能知道真相的人,反而讨厌咱们作假,那是多此一举。”
余颖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
人们都是同情弱者。
这时候示弱,显示温和善良,远比留下一个咄咄逼人的印象好。
在定位上,还是让长安侯府去当恃强凌弱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