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1页

维克多·弗拉迪米洛维奇·卡帕亚一脸惭愧的接着说道:“机翼设计小组的同志,没有充分考虑到将发动机短舱安置在机翼翼尖位置后,飞机在各种飞行状态下的机翼的形变幅度,计算量不够,而我也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没有充分计算到在一些大过载状态下的机翼形变,审核的时候不够严谨,这才造成了这次事故。”

明白了!

到了这会儿,王大志和孟海波哪里还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简单来说,就是不管是机翼设计小组还是维克多·弗拉迪米洛维奇·卡帕亚,都没有充分计算出来飞机在一些极端飞行状况下机翼形变的状态,也就导致了这根液压油管在普通的飞行状态下是不会磨损的,但在一些极端飞行姿态下,因为机翼的形变比较眼中,所以与这根液压油管产生了剧烈的摩擦,最终日积月累之下磨穿了这根控制襟翼的液压油管,导致飞行员失去了对襟翼的控制,酿成了这次事故。

第1421章 人最珍贵

明白了这次事故的原因,王大志和孟海波都是暗自长出了一口气:找到原因了就好。

两人对视了一眼,由王大志对维克多·弗拉迪米洛维奇·卡帕亚说道:“维克多,能找到原因就是好事……”

维克多·弗拉迪米洛维奇·卡帕亚叹了口气,打断王大志的话,摆摆手说道:“你们别安慰我了,说到底还是我的原因……”

“我和老孟还真不是安慰你,”王大志呵呵地笑道:“维克多,咱们说实话,要说直升机,你是世界顶级的专家,可倾转旋翼机这个东西吧,全世界也就只有美国人才刚刚开始玩,可在v-22鱼鹰之前,美国人是从什么时候玩倾转旋翼机呢?

二战的时候!

二战还没结束,人家美国人就开始研究倾转旋翼机了,一直到70年代的xv-15,美国人补助到摔了多少飞机,才算是积累下了足够强大的倾转旋翼机的技术和经验,在这些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搞出来v-22,咱们这才研究倾转旋翼机几年啊,出故障、摔飞机不是很正常的么?在我看来,不摔飞机才不正常。”

维克多·弗拉迪米洛维奇·卡帕亚不说话了。

是的,身为米里设计局的前副总设计师,维克多·弗拉迪米洛维奇·卡帕亚对于美国人研制倾转旋翼机的历史也很熟悉,早在第二在世界大战还没结束的1944年,贝尔公司就开始研制倾转旋翼机xv-3,这是一架原理验证机,因为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谁也不知道这玩意儿该怎么做,所以一路走来,贝尔公司不知道摔了多少飞机。

一直到70年代,应美国论和nasa的要求,贝尔公司开始研制xv-15倾转旋翼机,目的是验证倾转旋翼技术方案、探索飞行包线并实际评定这种飞行器能否满足军用与民用运输需要,xv-15在被研制出来之后,进行了大量的风洞试验、地面与飞行试验,验证性能、操纵品质、噪声和下洗流等试验外,还进行了生存性、舰载相容性、货物吊运、武器发射、空中加油与受油、地形跟踪飞行以及其他机动飞行等军民适用性试验。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正是从xv-3到xv-15长达30多年的技术积累、摔了多架飞机,才奠定了v-22“鱼鹰”这款真正意义上实用化的倾转旋翼机——可就算是这样,谁又敢说倾转旋翼机的技术真正成熟了?

你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