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被薛夷光嘲讽和贬低,说自己不如女子,李兆等人涨红了脸,就算我对大魏律法不熟悉,但薛大人再如何巧舌如簧,都改变不了女子参加科举违背纲常伦理的事实,郡主也是读书人,却处处违背圣人之言。他们这些人确实对大魏律不熟悉,他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四书五经,谁没事去学《大魏律》呢?科举又不考。

我说你中不了榜当真是一点都不无辜。薛夷光笑道:孔孟先人从未提出过女子不得为官之说,三纲五常之说始于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我倒是不知大魏何时将董仲舒也列入圣人之序了?世人皆称孔子为至圣先师,孟子为亚圣,却从未称过这位将儒家推向顶峰的董仲舒为圣人过。

其实就薛夷光来说,她并不喜欢这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董仲舒的很多理论在她看来完全是严重背离和过分解读孔孟的一些言论,比如关于三纲五常一说源自《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其中关男尊女卑什么事情了?

真正提到女子的是孟子,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者为五伦,这其中夫妇有别一词也并未有过妻子要以丈夫为尊的说法。

到了董仲舒的时候,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这才有了夫为妻纲的说法,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

后世都觉得是孔子压低了女性的地位,其实不然,真正让女性处于服从,卑贱地位的是董仲舒,孔子在后世替董仲舒背了好大的锅!

当然董仲舒最厉害的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将君权和神权融合在一起。他把《春秋》中所记载的自然现象,都用来解释社会政治衰败的结症。这个做法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王的权利,但是却也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封建迷信,适当的信仰可以,但是过分的迷信只会阻碍科技的进步,现在薛夷光就想要写一本科普的书籍,让百姓适当地了解自然科学。

苏州属于比较繁荣开放的地方了,对于那活人祭祀的情况不是很多,但是在当年游历的时候,薛夷光曾经就见到过因为洪水和旱灾,一些地方用童子童女和青春年华的少女祭祀的,当时薛夷□□得厉害,阻止了一些,但还有一些她根本阻止不了,所以薛夷光很清楚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

至于现在的情况,薛夷光说完后看向那些被气得不轻的李兆等人,神态自然,仿佛并不知道自己的话多么令人气愤。董仲舒是没被称为圣人,但是却也是儒学的带头者,被称为董子,就和宋时的朱熹一样,也被有些人奉为先师,如今大魏对于儒家观念的解读也多是从这两人身上而来。

薛大人这是诡辩!李兆气得厉害,他就是学问再差也知道三纲五常是谁提出来的,他觉得薛夷光就是在诡辩,抓住他话中的一点漏洞就嘲讽他们的学问。

我如何诡辩了?薛夷光笑道:不过是你自己说话不严谨,我却不能指正了?先不说这是不是你在状告我,我要反驳?就说我们两人之间讨论学术,你自己说的不对,还不允许别人指正?这就是你对学问的态度?

李兆从来没有想过薛夷光的口才会成为他最棘手的存在,不过他也不怕,薛夷光是知府,是郡主又如何?他背后也有人撑腰,想到来人许诺给他的条件,只要他胜诉,赢了薛夷光,不用他科举,二皇子会直接给他官职,也正是因为这个,李兆才有胆子纠集了一群落榜之人跑来承宣布正使司状告薛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