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比起薛夷光的疲惫,群里的大佬们还十分兴奋,除了同昌公主外,其余的大佬们从来没有见过状元打马游街盛景,就是出生在明朝的秦良玉也没有见过,她是武将,不在京中自然见不得这番盛景,当时又是明朝末年,大明陷入内忧外乱之中,哪有开科取士的心思。

群中也只有同昌公主见过,同昌公主还是很骄傲的,像众人科普着大唐科举的盛景,大佬们听得津津有味,最后蔡琰还道:开科取士应当是天下读书人的幸事,开创这开科取士的帝王一定是以为圣贤明君。

薛夷光看到这条消息,在下面回道:史书上的隋炀帝可是一位荒淫无道的帝王。

生在隋朝之前的大佬们看到这句话,直接惊了,剩下的只有一连串的问号。

冯有道:群主,快给我们讲讲。

隋和秦一样都是二世而亡,被成为历史上的短命王朝。薛夷光解释道:隋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位帝王,也是最后一位帝王。

其实,隋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之后的史书将这些怪罪于隋炀帝荒淫无道,铺张浪费上其实并不对。薛夷光说道。

说起史书,作为史官世家出身,又修纂过史书的班昭最有发言权,史书都是由胜利者编纂,所谓修史,都是后任的王朝为前王朝修史,为了表示取得天下是正义的,历史上多对末位皇帝多加抹黑,以显是其得位之正。

班昭姐姐说得很对。薛夷光接着道:隋炀帝一生所做的最大的事情一共有四件,一是修了大运河,二是修东都洛阳,三是下江南,四是北巡塞外,这里的每一件事其实都寓意深远,但是却最终都成了隋炀帝的□□。

先不说运河的意义,只说这东都洛阳,隋炀帝之所以要建东都,是为了加强对东部的管理,当时的隋朝建立是靠着陇西贵族,隋对洛阳以东掌控力度并不强,而当时大部分的人口却来自东部,可以说东都的建立意义重大。

下江南也是有原因的,隋之前华夏分裂了三百多年,隋虽然靠武力征服了南方,但是并不被南方的百姓所承认,下江南是为了安抚南方的百姓。

至于北巡塞外,也是为了瓦解突厥。薛夷光最后总结道:但是有利就有弊,运河让百姓承担了大量的劳役,而且工期又短,百姓只感受到了运河带来的苦,从没感受到运河带来的好处。

东都洛阳也是如此,而下江南所用的龙舟本是为了向江南展示大魏的国力,但龙舟的过于奢侈,整个巡游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后的塞外北巡,虽然获得了征战的胜利,但也动摇了隋的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