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会试前,南北方的士子都会进行比试,这次也是一样。
相较于颜铄的傲慢,刘芳显然脸色不太好,薛夷光看着两人的样子对着面前的小二问道:这几日的比试都是谁赢得?
南方的举人老爷们赢得多,咱们北方的举人老爷要略差一筹。小二回道。
薛夷光也算是理解刘芳脸色不好的原因了,被南方士子压着一头,刘芳心情压抑也是正常。其实,全国各地这么多的解元,之所以南北方选择颜铄和刘芳两人,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浙江和山东两地在南北方士子中的威望。
山东作为齐鲁之地,比之其他的北方各府,山东文化底蕴更为丰厚,至于浙江,大魏的多个状元都是出自浙江,所以浙江在南方诸府独领风骚。
薛夷光看着下面的南北士子之争,南方士子明显占了绝对的优势。薛夷光心中微叹,看来这次南北之争,北方依旧要落败。
第135章 文会
状元楼中, 比试分三场进行,一场为经义,一场为诗赋, 最后一场为策问。前两场南北双方各胜一场,最后一场却是南方士子以显著的优势压倒了北方士子,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让薛夷光想起今年的主考官来,今年的主考官也就是总裁是由左都御史贾平生大人担任, 两个副主考官由吏户两部的侍郎担任。左都御史贾平生是北方人, 而两个副主考官却都是南方人,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舞弊的现象。
其实这南北方之间的争斗,让薛夷光明白了朝堂上的争斗不只是官员之间的政见不合, 或者是利益关系,甚至可能是天然的对立,比如地域出身问题,其实如今的朝堂上,地域问题确实比较严重, 比如如今的吏部尚书是南方人,在他主持的吏部中官员也多选自南方, 而北方派系就以刑部尚书为代表,两大地域出身的人, 在朝中没少相互倾轧。
现在的朝堂中,因为开科取士中被录取的南方士子占多数,所以很多朝中官员都是南方人,包括如今的首辅杨廷和, 虽然首辅杨廷和从不支持南方士子, 但是南方士子依旧以杨廷和为骄傲和靠山。
如今北方落败, 京中自然也属于北方, 虽然薛夷光是京都的解元,但是她也并没有想要参与进这场南北之争当中,她给自己的定位始终很明确,她会是太子的孤臣,这些派系争斗之事她都不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