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前世,博客这东西说得似乎挺热闹,但确实玩的人不是很多,许多人除了一开始发点无病呻吟的小鸡汤,通常玩着玩着,也就太监了,只有少数一些关注度高的博主,才会一直坚持更新博客,比方号称娱乐圈大才女的老徐同学,还有人称八零后意见领袖的小韩同学,诸如此类。至于普通人,凑过热闹,也就洗洗睡了。

“看样子,博客的发展情况不太好啊。”秦风说道。

刘慧普道:“也不能说不好,得看是什么人用,感觉这东西,作用是有的,但是要形成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总觉得还欠缺点什么。你发一片博文,底下人留言讨论,这种互动形式,我觉得还是太简单了点,太单调了点,市场有多主动,全看博主的人气,说到底,我觉得这应该不算互联网经济吧,说是粉丝经济还更确切些。”

“对,是这个道理。”秦风赞同道。

刘慧普马上追问:“那秦总,你是对改进博客的运营方式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吗?”

“想法……当然是有的。”秦风微笑道,又反问在座众人,“你们觉得,互联网社交工具,它的本质是什么?”

刘慧普和王慧对视了一眼,眼神中透着呵呵,有种秦风这是在关门面前耍大刀的感觉。

“秦总,你这个命题太大啊,这个本质,我觉得很难一两句话说清楚。”王慧道,“咱们就别说概念了,您直接来点干货吧!”

这也是个急性子。

“行,那我就来点干货。”秦风笑盈盈地看着王慧,慢慢说道,“正如刘总刚才所说的,博客作为互联网产业眼下最前沿、最时尚的社交工具,它的可参与性其实很弱。跟传统的新闻页面相比,无非就是把官网改成了私网,将公共发布平台,改装成了私人发布平台。”

刘慧普几个人轻轻点头,秦风的这个概括,无疑是正确的。

然后秦风继续说道:“所以这么一来,博客平台实际上就变成了名人的秀场,变成了明星的秀场,以及一些为了出名搏出位的网络红人的秀场,它并没有发挥出一款社交软件应有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社会上的普通人,并没能参与到这场社会变革中来,更多的人还是像过去几十年一样,依然在当观众,而不是当主角。所以我的想法,就是要开发一款比博客更能激发市场参与性的社交工具。咱们暂时就管它叫微博吧,就是微型博客。”

刘慧普不由得坐正了身子。

“在说我的这个想法之前,我先简单地讲一讲我对社会软件的理解,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社交。什么叫社交?我的理解很简单,无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高端点的,出入高级场所,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充满仪式感,互相之间彬彬有礼,扎堆谈论一些高深的或者前沿的问题。低端点的,就像我家小时候住大杂院,下课放学回家,路上遇到隔壁邻居家的老奶奶,然后老奶奶就问我,最近考试成绩怎么样啊,我成绩一般,就跟她转移话题,说我们班有个傻逼,数学又考了个位数。家长里短,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简单自由不装逼。那么大家想一想,如果每一个人普通人,如果能有机会能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某时某刻的情绪,能随时随地像发博客一样发出来,大家是不是就都能参与进来了?”

秦风抛砖引玉地先说了一大通废话,刘慧普听完,却呵呵笑道:“道理是不错,不过问题在于,要怎么才能让大家使用这样一款工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