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页

“嗯?”

听到冯喆的质疑,郑志东的脸色又像是便秘了:“这里叫西城门,听老人们说,其实咱们站的这个地方是以前巡抚衙门所在的地方,地方志里面也有记载。”

“哦。”

“冯副市长你也知道,以前举人是参加全省范围的乡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亦称作孝廉,确定了及格的名单后张榜于巡抚衙门前,此榜也叫做桂榜。中了举人也意味着已经踏入仕途,日后就有作学官、当知县的机会……”

“一中的教学质量虽然不是太好,但在省里也算是能挂的上号的,尤其最近几年,清华北大的,全国几个知名大学也考了不少,而且这些被录取的考生,大多竟然是咱们教师家的孩子,这也是住到西城门之后的事情……”

冯喆的目光有些质疑,但他没有发问,郑志东被审视的有些不好意思:“说起来是有些搞封建迷信,但有些事情不信不行、不能以常理去揣测,有很多地方考生在考试前拜孔圣人的……老师们就这个心理,这里既然以前是帖桂榜的地方,别人都在烧香磕头求考个好学校,咱们身处宝山,占着风水宝地却要拱手让人,心里自然不乐意。”

“教师们已经甘守清贫,上班让钱累死,下班没钱穷死,如果这点希望都被剥夺了,其心哀哉。”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个好学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也不例外,原来这才是他们不愿意搬迁的真正原因。

看来郑志东也不能免俗,作为校长更要为教师们谋求福利,不然就不会说“其心哀哉”,冯喆问:“要按照你这样说,这里岂不是修建个学校才好,那上这所学校的学生人人都能考上知名的大学,校长就当得更荣光?”

第534章 太累不想说人话(二)

冯喆一问,郑志东无言以对,冯喆回头环顾了一下这一块的地形,田小蓉在前面叫冯喆和自己坐一辆车回去。

田小蓉今年四十二岁,人有一米七,体重一百五,没有腰,身体无论从前后左右哪个方向看都是圆柱形的,作为女人,是比较健硕了一些,她的声音也比较洪亮:“西城的农民要求三点,第一在原来每亩地的三万元补偿费基础上,再增加一万元;第二由财政出资,为所有被征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第三西城区区企业新招收员工中,被征地农民必须占到一半以上。”

“这根本行不通。”田小蓉说着挥了一下胳膊问坐在前排的秘书黄榕:“医院的伤者情况怎么样?”

“已经没什么事了。”

“抓的那十来个闹事的人是怎么回事?”

黄榕长了一张圆脸,眼睛也圆,留了一个学生头,看起来像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在没给田小蓉当秘书的时候是坪县一个乡的副乡长,今年二十七岁,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了,她看了一下冯喆,对田小蓉说:“公安局那边说,那十几个人都是社会上的闲散人员,确实不是西城门的住户,今天有人出钱让他们来捣乱的。具体的还在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