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冯书记,我记住了。”
冯喆看看时间,站起来笑说:“胡红伟说他那饭店添了一道特色菜,叫洞庭湖甲鱼裙边,大补,今天中午就去他那鉴定一下看是不是所言有虚。”
刘奋斗在冯喆就要站起来时已经站好,接话笑道:“胡矿长既然说特色,那必然是有特点的,今天我和老焦随着冯书记打打牙祭。”
焦一恩跟着冯喆和刘奋斗出了门,他回忆了一下刚刚冯喆说的话,似乎要企业捐资的话都是自己和刘奋斗主动提出来的,冯喆只是在顺着话问话罢了,那这个捐资的主意,是自己和刘奋斗想出来的吗?分明是冯喆挑头的。
焦一恩越来越觉得,这个冯书记和之前自己伺候过的那些一把手们截然不同,究竟怎么不同这会还捋不清楚,事实上在这大院里待久了,自然而然就会领悟到这个大院的症候群有四种人与人之间必不可少的话,一种是所谓的废话,废话听上去好像很无聊,但没了这些废话大家在一起会更加无聊,太多的场合太多的时候大家都是用必不可少的废话来打发时光的,这些看似无聊的废话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让众人都避开那些令人头疼的正经事,从而能不着边际地胡扯,说话多了交谈多了交流多了自然就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就近了,场面也自然了,从此后说话也就随心所欲了。假如一见面就谈正事,哪有那么多正经事?谈完了正经事枯坐那多无趣,谈完了正经事就彼此告别就更可怕,那才是不正常的。
除了废话就是必要的恭维的话,就像刘奋斗刚才,明明让企业单位捐资的事情是刘奋斗顺着冯喆的意思提出来的,可是刘奋斗却说是镇党委的决策,明明知道实际上就是变相的摊派,自己这个镇党委办主任却一再承诺不强行摊派。除了这些废话和恭维的话,还有就是空话和套话,吃饭就吃饭,却说去鉴定,跟着去吃就行了,还要加一句跟着书记去打牙祭。
焦一恩真的有些不懂冯喆,冯喆所表现出来的是与他年龄不相符的老辣与世故,甚至比刘依然更加的难以琢磨。
琢磨不透上司的内心,就要小心谨慎行事,行路难,在这个大院里度日,没有坚强过人的心脏和适时迟钝的大脑,真的很难。
刘奋斗更是越来越不懂冯喆了,他觉得冯喆比之前变化多了不是一点,是许多,但是凭着他过往和冯喆打交道的经验得出了一个结论:蝎子放屁——毒气,这个小冯书记,不知道心里在打什么算盘,又想在半间房搞出什么样的动静来。
第213章 谁比谁能行(五)
经过分别谈话、协调、打招呼,甚至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半间房镇一百二十多家企业单位为镇中心小学捐资的款项额度最终仍是终结在了二十一万,平均每家企业捐资不到两千元。
焦一恩感觉自己就是在进行一项不可能完美成功的任务。
因为对捐资的结果早有预料,因此贾一恩心里惴惴的同时也有些无可奈何,作为党委办主任,他出去可以说代表的就是冯喆,但是情况如此不堪,他不知道冯喆会怎么看待这个结果,以至于猜测冯喆会不会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方法产生疑虑。
焦一恩在半间房党委办主任的位置上已经迎来送往了三个书记了,五十而知天命,焦一恩今年四十九,这是一个很有些说法年龄,事实上如今镇政府里的几个领导都比贾一恩年龄小,别人叫他焦主任还好,要是叫老焦,焦一恩会感到多多少少的觉得有些不舒服。
有些行业里熬得时间久了,资历就是宝,譬如老医生、老法官、老教师,但有些行业中在职位上停伫不前则成了一种负累,比如这个党办室主任,在这个大院里二十来个副镇级别的领导中也算是很显眼的或不可缺的一员,但主任就是主任,永远不能和副镇长等同起来,出去办事,镇长副镇长远远比办公室主任要好听,不了解体制的人不知道这个党政办主任是什么级别,了解的会不以为然,基层主任嘛,大管家而已……
车子进到了政府大院,焦一恩有些紊乱的思绪才调整了过来,他看到镇长杨树明的车子正好也驶入大院,略一迟疑,就下车缓步走到了杨树明的车子跟前,但没等焦一恩主动伸手,镇政府办公室主任尚云飞从副驾上下来,已经为杨树明打开了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