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眼科、耳科,以及脑神经学方面的专家们,很感谢众位今天能够才受邀来听小子啰嗦几句。我知道众位的时间都很紧,所以我就直接切入正题了。”
陈宇航安排的会议室里零零散散的坐十多位这方面的专家,其中很多正是王世子之前想见但却正好没人引见的这些领域的翘楚人物,这到是让王世子再次欠了陈宇航一个人情。
“这次邀请大家来是想请众位参与由星空科技慈善基金投资的一个用于慈善的项目,这个项目的目标就是实现用机械替代人眼的部分功能,以达到让盲人以及聋人重新恢复视觉跟听觉的目的!”
王世子这句话刚抛出来,即便他所演讲的对象都是些高素质的学者,此时也不由得开始诧异的面面相觑。
用机械代替人眼的确是个挺美好的想法,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却还依然只是个想法而已。首先,现在压根就还没研制出能够真正替代这种人类感觉器官的设备。
就拿人得眼睛来说,或许在普通人眼中,摄像头完全具备了取代人类眼球的功能,甚至有过之而不及,实际上这是种误解。事实上人类的眼睛或者说任何一种生物的眼睛构造都是相当精妙的。
一个普通人的视网膜拥有五百多万个锥形细胞,以及上亿的棒形细胞。前者用来感受色彩,后者调节单色对比度,以及明暗,这就让人类的眼睛可以识别2000多种色彩,对光的感应分外敏感,所看到的画质也更为清晰。但以现在的摄像头技术而论,显然还达不到这种要求。
其次,不管是视觉还是听觉,眼睛、耳朵这些感觉器官都需要大脑来控制,这就又牵扯到人体内的一个信息传递的问题。
还是以眼睛来举例,当光线从角膜和房水出来,通过晶状体和玻璃激射到视网膜上,还需要通过视觉神经将这些信号传递给大脑,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视觉传递过程,那么机械化的人造眼球如何跟神经元交汇进行信号传递,这又是一个难题。
毕竟人眼跟电脑不同,前者的信号传递依靠的生物信号,而后者则是电子信号,压根没法兼容啊。
所以当即自然当即便有人提出了疑问,“王总,不好意思,打断一下。如果我没听错的话,您的意思是使用现代化的电子设备来替代眼睛跟耳朵的作用是吗?”
“没错,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不过我需要纠正一个名词,如果您用生物电子设备来形容更为贴切!”
第472章 鱼饵
王世子肯定的答复让现场所有专家都来了一些兴趣。
说实话,最初这些专家大多数受邀前来61研究所参加这个不算太正式的会议并不是太情愿。他们绝大部分还是受无法拒绝的人托付,这才决定来听一听眼前这个年轻人要说些什么。当然,其中也有例外的,本身就对今天王世子想要说些什么挺感兴趣的,比如今天这次会面中年纪最轻,却已经在世界脑科神经研究领域小有名声的莫家文教授,他就是完全瞅着对于王世子这个人感兴趣而来的。
毕竟能够在二十来岁的年纪,就取得现在的成就,这可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即便是在座的众位已经功成名就的人,在王世子这个年纪就算已经出了校园,也还只是在各自岗位上小透明般的人物。所以要说对王世子完全不感兴趣,那的确有些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