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让日子也好过一些。

而举业则不同,举业的蒙童在未考取功名前,唤做儒生,儒生要想在科举一道上事有所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那赶考所花费的衣食住行银两就先不说了,单从书籍上来讲,儒生要背诵《论语》、《孟子》、《诗经》等书籍四十多万字,另外还要再看多于这些书籍几倍数量的注释。

到时试题出来,几句短短的题目,很可能是从一本书籍里抽出一句,再截搭上另一本书籍中的一句,从而来考察儒生。

宋延年听得内心一阵紧迫感,岂不是很可能连题目都看不懂?

童先生微微叹了一句。

“是以,这里的背诵,可不单单要求你对这些文句有印象,你须得将这些经典熟记于心,更甚者连它们是在哪一页哪一行都得记得清清楚楚。”

“学生会努力的。”

宋延年看了眼先生背后那一排排藏书,内心苦哈哈。

童先生满意的点点头,“我对你也有信心。”毕竟资质这么好的孩子他生平还是头一次见到。

“下一场县试是两年后的二月份。”

童先生沉吟片刻,“我还是希望你能够踏踏实实的打牢基础,练好一手好字,再等上一届再参加这童试。”

宋延年在心里默算了下,再一届就是五年后,到时自己也才快十周岁,不晚不晚。

只听童先生继续说道。

“先生希望你到时能够一次就将县试,府试,院试一气呵成的通过,考取秀才功名。”

“不要像我一样,卡在院试这关,当了一辈子的老童生,穷困潦倒又稀里糊涂的过了这一生。”童先生自嘲。

宋延年看着童先生黯黯神伤的表情,对于童先生一直没考上秀才的原因也是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