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演化混沌(上)

火红色的烈焰台阶上,叶晨强忍喜悦之色,静静的盘腿坐好。

「小书,我该如何做!要知道我虽修行,但是对参融合之术,现在还没有丝毫的头绪!还有混沌大道更是无从谈起的!」

问天试炼至今足有三年时间,叶晨自认为已经将竭尽全力了,就拿参大道来说,有上一世的经验,单一的金木水火之术,可谓是信手拈来,小成境界根本没有耗费多少时间。

但大道的参悟涉及了大道的融合演化大道,是微观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还有混沌大道,更加复杂了,华夏史载混沌生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这无极就是虚无之意思,太极就是从无到有,无极是静止的,动则变而太极生,两仪为阴阳,也就是阴阳大道的起始。

叶晨尝试参悟过很多方法,曾试图参悟阴阳大道,逆推太极和无极之法,进而演化混沌的道和理。

可惜以失败告终,阴阳之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补又相互对立,简单的太阳之道叶晨都没有参悟出来,更不要说更不友好的太阴大道了。

还有混沌起源之说中参悟,混沌真经天瑞篇中曾论: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夺。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即时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

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垺,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乃复变而为一。

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其中这先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乃是阴阳无极过渡到天地诞生前阶段之一,混沌就诞生的太初萌芽阶段。

恐怕整个三界都不一定有哪个圣人能够说明白。

叶晨即便是将整个《混沌真经》都背的滚瓜烂熟也无济于事,或许像是盘古大神一样亲身经历过那开天辟地的过程才能领悟到其中的真谛。

想到这里叶晨更是摇头了,要研究混沌大道就要研究透彻这先,否则就是瞎子摸象,一知半解,看不透混沌的本质。

「呵呵,小主且听好了!」

元神空间内,随着一道道充满圣言论的梵音传入叶晨耳中,生死簿也陶醉其中,原来是小家伙沾了墨玉莲子的光,变相的学到了参悟混沌的奥义。

火焰神台上,叶晨专注的听着,怎么也不会想到生死簿会来个先难后易,一上来就让自己领悟混沌大道。

叶晨自然来着不拒,一道道充满奥义的、引人入胜的梵音将叶晨不知不觉中带入了空明之中。

太易者无垠虚无之态,太初者无形无质,诞生先天一炁,乃混沌之前的形态,太始者有形无质,非感官可见,乃开天辟地前的状态,太素者,乃原始形态,太极者阴阳未分之态。

头顶之上,大日依旧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无数大道碎片在内核中滚动着,却完全不在意叶晨的特殊状态。

慢慢的叶晨感觉自己的状态变得越来越好了,晦涩的气息不断的在周身凝聚,头颅之上,一抹抹「星光」汇聚在一起。

「太初者乃气之始也,待太始而可见!」

星光渐渐融合在一起,变成了一颗浑圆的「丹」,丹内虚无一片,却又肉眼可辨。

「形变而有质,便是太素尔!」

头顶之上,一颗浑圆的「丹」内突然滋生丝丝缕缕的气,气形而聚,化身为质,丹内光华闪动,一股浑然的气息自内散发。

太素者,气、形、质三者皆可浑然一体而未分离,这就是混沌了。

叶晨终于长出了一口气,混沌之始便是便是那天地未分之前的状态,也就是太极。

太极一生为二,便是两仪。

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便生了天地与万物。

上古盛传,盘古大神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于那混沌中诞生出仙神和万物,这其中不管有什么牵扯,都间接证明了混沌的奥秘。

突然间。

叶晨头顶之上,那颗神秘的「丹」豁然胀大,一个小小的身影突然诞生在了丹里。

人影不知何时起,化成了一方巨人,开了天辟了地,浊气入地,清气上天,天地开始一片清明,直到巨人倒下,与天地融为一体。

「原来如此!」

叶晨道之心更明,彷佛感受到了掌管天地的奥秘,一股强烈的掌控感让自己不由信心膨胀起来,那是一种令人向往的力量。

果然,混沌之道不愧为八大大道之一,牵扯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则,怪不得生死簿让自己小心谨慎,这家伙是生怕自己被天道之主发现了吧。

这其中应该牵扯了不少大秘,怪不得无数年来参与问天试炼的仙人,很少听到有修到圣人境的

也没有听说有哪个圣人,是从问天试炼中崛起的。

天道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叶晨却是有种不好的预感,三界的乱并非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大日之下,神焰台上,自从「丹」被一分为二以后,一个新的天地重构而成了。

天地间一片混沌和荒芜,江河倒流,岩浆遍地,天地是一片混乱无序,突然间天地间生出一批批大神,改天造地,无序的世界终于变得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