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的孩子自己心疼,崔老太再次拍板,“把她们也带去吧,来,这是给她们买冰棍儿的钱。”说着,塞过去五毛钱,就是买十根也够了。
春苗很懂事的说:“二婶带妹妹们去吧,我在家给奶奶带小彩鱼。”虚岁十四的小姑娘,在农村都是大人了,有那不念书的,已经开始跟着爹娘下地挣工分啦。
崔老太很满意她的懂事,咚咚咚跑自留地菜园里,刨三斤新鲜的大红薯,大土豆,秋天刚收的大花生三四斤,“带去给你侄儿们尝尝。”
王二妹感激成啥样,她每次去姐姐家都是空着手去的,就跟乡下进城打秋风的亲戚一样……因为自家条件是真的差真的穷,顶多带两根萝卜啥的。今儿要真带这么多东西,尤其是值钱的大花生去,啥事办不成啊?
最关键的,她在姐夫家人跟前也有面子不是?省得那老太太总是一副看乡下穷亲戚的眼神看她。
有个会办事的婆婆,她真是干啥都有劲儿!
而闲下来的崔老太,终于有时间跟黄柔商量她跟顾三的事了。顾家趁热打铁,生怕煮熟的鸭子飞走,今儿一大早就提了说亲的糖酒烟来,催着说他们要找先生看日子了,恨不得春节前后就给办了。
黄柔觉着太赶了,她还没做好准备,“娘告诉他们,等到开春过去,四五月吧。”
“四五月?学章就知道你会这么说,他说五月一就是个好日子,国际劳动节放假,正好办酒席。”
黄柔脸一红,这男人怎么这么急?
崔老太昨晚推说要问问北京那头,其实她知道,这么多年不跟阿柔联系,哪还有多少亲情?估摸着她买房子借那三千块就把所剩不多的感情也耗尽咯。
所以,“你要没意见,等他们来讨口信儿我就答应。”她顿了顿,“你的生辰八字是农历正月十四上午十点半是吧?”
黄柔点头,婆婆居然还记得。
“行,那就让他们拿去,合个婚看看。”合婚不过是走个过场,即使真合出“下婚”,先生也会说成“上婚”的,就算先生不说,顾老太也会“瞒报军情”的。
婆媳俩相视一笑。
而王二妹,带着四个孩子,抄小路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来到阳城市郊区。她时不时背幺妹一段,友娣和春晖换着背春芽,可饶是如此,幺妹两个两个脚底板还是走得火辣辣的,那汗珠子,把新裙子都给湿透了。
王二妹帮她捋了捋湿透的,黏在额头上的刘海,“再坚持坚持,就快到煤厂了,啊。”
“妹,坚持就是胜利,待会儿到了我给你买两只冰棍儿怎么样?”友娣也来激励她。
幺妹鼓着腮帮子,悄咪咪动了动棉花靴子里的脚趾,“好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