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页

“九大王这边还好办,还有一位,更不好办啊。”枢密厅中有一人嘀咕了声。

李邦彦噗的一声笑:“那一位更好办了。”

“还要烦劳李相公。”

李邦彦回望了一眼政事堂的诸位,这几人和他年纪差不多,都是四十左右,个个面色都不好看。这也正常,毕竟他们将是大宋最后的一批宰相参政级人物,而且他们要做的事情,是亲手葬送大宋。

但李邦彦还是有些看不起他们。

李邦彦很清楚,他们能够安安稳稳在参政的位置上坐了好几年,这几年里捞到的实惠比别人当十几年宰相都多,靠的就是周铨的支持。食人之禄,忠人之事,既然拿了周铨给的好处,就须为周铨扫平一些障碍。

唯有如此,在即将建立起的新朝之中,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

李邦彦对于在新朝中当宰相是不抱希望了,他看中的是另一个位置,按他所想,新朝之中肯定是要安排一些旧宋官员,以此来安抚人心,而他身为旧宋宰执,又为新朝立下了汉马功劳,正是完抚人心的最佳人选。

在新朝,内阁总理他是不要想了,可是两院三台十二部,总有适合他的位置。

想到这里,他心中火热,昂然道:“诸君皆是因人成事者,且在此等我的好消息!”

他挺胸出了枢密厅,很快便到了皇宫内。为了避讳,这边他有很长时间没有进来了,因此道路只是依稀记得。带着十余名亲卫,他大步上前,皇宫里的班直见到了,也没有谁上前盘问。

这些班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保护赵桓,而是防止赵桓联络内外。在被软禁的这些年中,能够顺利进出皇宫的人不多,其中最常来的,只有赵构。

他倒是每隔三五天就要进来问候一声赵桓,只不过李邦彦得到的消息,这种问候最初时得到的是赵桓大发雷霆,后来赵桓大概也厌了,于是变成了冷漠以对,可是赵构仍然坚持来问候。

李邦彦原本认为,这与其说是问候,还不如说是定期来监视,同时看看能不能将赵桓气死。但现在看来,他想的似乎简单了些,赵构与赵桓实际上避开了监视,暗中达成了某种默契。

按周铨的意思,赵桓软禁在宫中就行,可是李邦彦等觉得不妥,因此将软禁的范围又缩小了许多,只限于四座院落。

不过无论是饮食还是女色方面,都没有为难赵桓,这几年间,赵桓又添了好几个子女。

“陛下,李相公来了。”